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如果多几个波迪——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有感作文

2019-04-03 
——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有感韩素静《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是一本美国儿童文学作品,作品描述的是一群小学五年级

                                  ——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有感

韩素静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是一本美国儿童文学作品,作品描述的是一群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和他们的老师波迪。这个班内有一个特殊的女生,之所以说她特殊,不仅仅因为她的名字叫萨哈拉,而是因为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她不写作业,不开口读书,交上去的作业本总是乱七八糟,以至于校长认为她有“特殊需要”,需要进行“特别教育”。但,别人看到的萨哈拉是真正的、全面的萨哈拉吗?真正的、全面的萨哈拉该是什么样子呢?

从性格方面来说,萨哈拉是个喜欢躲在角落里、喜欢隐藏在别人后面的孩子。教室里,她喜欢坐在最后一排,甚至盼望坐在她前面的是个高个子同学;课堂上,她很少发言,如果问她上次是什么时候在班内发的言,那至少应该在一年或者两年之前。从爱好方面来说,萨哈拉是个爱看书的孩子,她几乎时时刻刻都在看书,在她的生活中,只要看书,时间过得都很快,可和书本外的朋友玩时,时间反而过得很慢,她似乎只想生活在书本里。从理想方面来说,萨哈拉非常喜欢写作,理想是当一名作家,要成为有史以来这个城市最年轻的作家,并且,她已经开始写作……

可惜的是,老师和校长只看到了躲在角落里的萨哈拉,而根本没看到爱读书和爱写作的萨哈拉。所以,尽管萨哈拉认为自己读书很棒、嗅觉很棒、视力很棒、脑瓜很棒、记忆力很棒、听力很棒,尽管萨哈拉坚持去图书馆看书以及和妈妈一块阅读,但,只因为她不写作业,只因为她思念爸爸导致的没有心情写作业,所以,校长仍然认为她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什么是“特殊教育”呢?原来,这是学校针对“学校认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而开设的一门教育——让学生和一位特别辅导员坐在学校大厅里,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做练习或者游戏。在学生们眼里,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有三个原因:笨,倒霉或者大家都讨厌她。这样说来,这貌似“因材施教”的“特殊教育”,实则是对孩子的“惩罚”。对,这就是“惩罚”。有一次,在图书馆里看书的萨哈拉遇到了个小朋友,那个小朋友给撒哈拉打招呼说“你看起来很面熟”,此时,萨拉哈首先想的是她肯定是“在学校的大厅见过我”,“一想到她可能曾经看见我傻傻地坐在大厅里学习,我的脸变得通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甚至都不知道该往哪儿看”。这就是这所谓的“特殊教育”给萨哈拉留下的影响。后来,当萨哈拉到了新的班级,她闭着眼睛享受,享受着新老师不知道她的“历史”的喜悦……

好在,萨哈拉有一个勇敢的妈妈,这位勇敢宁可让萨哈拉留级,也不要她“在大厅里当怪物给人家参观“。

看到这里,我很为萨哈拉欣慰,萨哈拉是幸运的,她有个勇敢的、能保护自己的妈妈。在书店买书时,“妈妈永远也不会犹豫,即使是掏出一张很大的钱,她的眼睛也不会多眨一下”,因为妈妈认为“书好像和面包牛奶一样,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如果妈妈下班后不是很累,就会给萨哈拉读故事,萨哈拉静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萨哈拉是幸运的,幸运的不只是她有这样一个勇敢保护她的妈妈,幸运的还有她遇到了波迪尔老师。

波迪尔老师是萨哈拉在留级时候遇到的,这是个教学方式很独特的老师。当她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得知没有一个学生喜欢课本时,她说:“这么说,课本不过是一堆印刷得挺漂亮的废纸!那好,我会找点别的东西来上课,至少大部分时间是的。”

天,当学生不喜欢课本时,老师会“找点别的东西来上课”,“并且至少大部分时间是的”。能够以学生喜欢与否来决定上课内容的老师,她的课堂能不以学生为中心吗?

课堂上,波迪老师主要给学生读故事,并且告诉孩子们:“如果你觉得这个词语很美,你就把它记住,这个词就是你的了。”在这样的提醒下,那天,波迪老师读“苹果的故事”,当她读到“她又走了一会儿,看到农民的马儿沿着空地边儿溜达”时,萨哈拉把“溜达”一词写了下来;当波迪老师读“这么走了25年后,这个老师开始妒忌她所偶遇或路过的事物”时,萨哈拉又马上记下了“偶遇”。波迪老师给孩子们读故事,并让大家从故事中思考道理,从小老鼠怎么救了狮子的故事中,孩子们知道了“没有人是弱小到不能帮助你”;从乔治·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中,孩子们知道了要做人要诚实……

除了读书,波迪老师最喜欢的就是让学生写日记了。她说:“你们坚持写日记,终有一天你们会在上面写你们的人生。”萨哈拉第一次写的是:“我是作家。”波迪老师没有丝毫质问和犹豫地写下“我相信”三个字。我不知道,当一个曾被学校认为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看到“我相信”几个字时,她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温暖。后来,当萨哈拉四天没有写一个字时,波迪老师没有给她说“要写作业”,而是给她留下一句“作家需要写作”。细细分析,这句话很有水平,这句话从“作家”的需要出发,萨哈拉说“我是个作家”,是作家就需要写作,所以,对于你不写日记这种现象,老师只是善意地提醒你,这不是老师的需要,“你不写作,你就成不了作家了”。通过日记,她们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当萨哈拉在日记本上问“老师是否也有秘密”时,波迪老师给了她长长的回复:“当然。比如说,有时候,我知道学生想要什么,我就会偷偷地把他们想要的东西送给他们。这算个‘好’秘密,老师也有‘坏’秘密,比如在保安室抽烟被人看见,去见新的校长总是很不自在,还有交骑‘飞车’的男朋友……”就这样,一座用日记搭建的桥梁横跨在了师生之间。

波迪老师允许学生有思想,鼓励学生发出不同于别人的声音,允许学生有秘密。她喜欢诗,也经常给学生读诗,但,她喜欢的诗学生不一定全都喜欢,有时候她刚把诗发下去,就有学生把诗扔掉了,尽管波迪老师很生气,但她绝不命令学生把诗捡回来,她说,她能做的是把诗给学生,而不能强迫学生去读,学生有选择读或者扔掉的权利。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德里,会在自习课上自顾自地嘟囔,有时声音大得像演讲,每当这时,波迪老师只是说:“你可以不做我让你做的事,这是你的选择,你有选择的权利,但是请你帮助我保持安静。”每次讲完故事,波迪老师都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她总是说:“同一个故事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试着想一些你们自己的话,而不是总是重复别人的话或者是已经说过的话。”她允许学生有秘密,她告诉学生,如果日记上的话不像让别人看到,那就在本子上画一个“禁止”的标记……

让我佩服的还有她对孩子的信任,她相信孩子,当萨哈拉说自己是个作家,波迪老师就坚定地相信“她将是个作家”;她从来不把正在接受“特殊教育”的德里看作是个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她让德里回答问题、做练习题,尽管每次等德里的回答都需要好长时间。波迪老师从来不看学校的记录,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对孩子的评价只用自己的眼睛。

波迪老师也很孩子气,她有两件法宝:一件是装满贴纸的快乐盒子,每当有人回答问题让波迪小姐特别高兴满意时,她就拿出这个装满贴纸的小盒子,让学生选择一张贴纸;另一件是“烦恼收集器”,烦恼收集器其实就是一大篮子,波迪老师每天都拿着篮子等在教室门口,让大家在进入教室时把烦恼扔进篮子里。随着烦恼的增多,波迪老师还会郑重地弯下腰,似乎很吃力地提着篮子,这一场景中的她,怎么不就像一个孩子?她就是个孩子,她还能凌空一脚就能将桌子踹翻个儿,以至于桌子像皮球一样滑出了好远,让调皮捣蛋的德里非常无语。

这就是波迪老师,就在波迪老师的陪伴下,萨哈拉变了,那个已经一年多没站在教室前面发出任何声音的萨哈拉开始让自己的声音在教室里响起了,当她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时,教室里静得出奇,以至于让萨哈拉认为“别人趁她读的时候出去了,或者是写得无聊大家都听睡着了”。但,短暂的平静之后,全班爆发起来欢呼声,因为大家觉得太好了,好得“像个大人写的”……

萨哈拉变了,以前,她不写作业,现在,她能写出1200字的作文;以前,她是个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现在,她因为优秀而被老师任命为小信息员;以前,她是个躲在草场角落里的孩子,老师提问时不仅不举手,反而会把身体缩得小小的;现在,她有了合适的脚码,她穿上了水晶鞋,变成了世界的中心,舞台的主角……萨哈拉变了,她终于摆脱了胆怯、忧虑、自卑,她终于像一颗坚韧的仙人掌,在广阔的撒哈拉沙漠里,开始了生命的绽放。

萨哈拉的变化源自哪里?我们不否认萨哈拉自身的成长,不能否认岁月的力量;我们不否认妈妈的陪伴,不能否认勇敢的妈妈给予萨哈拉的爱读爱写的习惯;我们更不能否认波迪老师的引导,在波迪老师的引导下,写日记再也不是一种作业或责任,而成了“额外的奖赏”。如果我们问波迪老师,是波迪老师开启了萨哈拉的心吗?不不不,波迪老师一定会微笑着说是萨哈拉自己敞开了心扉,而她只不过怀着宽容和信任在耐心地等待。

合上书本,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多几个波迪,我们的教育生活是否就能多几分美好?如果多几个波迪,是否会有更多的萨哈拉改变了成长的方向?是的,好老师就应该这样,就应该把孩子的日子照亮,把孩子的心灵照亮,把孩子的希望照亮……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