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多云转阴上午依然是张银华老师的课,他首先讲了湖北高考新方案将于2015年实施,高考将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多云转阴
上午依然是张银华老师的课,他首先讲了湖北高考新方案将于2015年实施,高考将不再考英语,而要加强母语——也就是语文的考试,可能要增加到160分,日前江苏考试院也传出信息说,江苏高考方案也将弱化英语的考查,可能会记等不记分。广东高考中英语也将降20分。然后又讲了美国大学的体制以及中国留学热现象的剖析。最后重点讲了武昌区集体教研的具体操作模式。
下午是文学院的曹海东副教授讲授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训诂学是一门很有功底的学问。所谓训诂学就是解释字词意义,它和古文字学、音韵学合称“小学”,这是古代读书人治学的门径,要成为国学大师,必须有很扎实的“小学”功底,而训诂学尤为重要。
曹老师从古代的几部重要的辞书讲起。比如产生于秦汉之际的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以及《说文解字》、《广雅》、《玉篇》。然后举古书的例子,比如《史记屈·原列传》中“劳苦倦极”之“极”,释为“疲困”,《辞源》上有此意。《劝学》里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之“能”释为“到,及”。而《礼记·礼运》篇中之“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之“与”,不是连词“和”,用稽考前人旧注的方法可以发现,“与”训为动词“举”。而用比证同类文句的方法,可以发现《论语》中“而”字的用法从来不表示转折意,全部表示并列、相近、或相类。故训“敏于事而慎于言”之“敏”应为“敬甚”,全句的意思是“慎言慎行”。而姜夔《扬州慢》中的“清角吹寒”也不是课本注的所谓“清冷的号角声在寒冷的天空下吹着”,曹老师用“玉龙吹怨”的句式来比证“清角吹寒”,这里“吹”是“吹出的声音”,寒,凄寒也。
读书治学教书,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曹老师的课讲得很扎实,语气也是温婉的。
张学真老师准备晚上与我讨论作文课本撰写的问题。但是下午天阴了,气温也降了许多,空气中还难得有风,我和华高的几个老师准备到光谷步行街去逛,于是给张老师说一声,明天再讨论吧,张老师很爽快的答应。张老师一直是个很和善而宽容的人。
我到光谷去有两个目的,一是去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去,二是为夫人买件衣服。天阴得厉害,我转了半天为夫人买好了衣服,就和张朝栋老师到西班牙风情街散步,很快走了一圈下来,又到华科去,华科占地面积8000亩,我们匆匆从南三门到南二门再到南大门,在灯光里的毛泽东塑像下照了张照片,就匆匆赶到光谷地铁站赶上了最后一班地铁回宾馆来。
这次“省培”日程已经过去大半,离开华师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客居他乡,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时候,时时在思念家乡。然而当归家的日子来临,我却对华师产生了莫名的依恋。
在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里,我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带着对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愿望,也带着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期待,来到了心目中的学术圣地——坐落于美丽的桂子山上的华师。
在这不长也不短的一个月的时光中,我没有缺过一堂课,没有迟到一分钟。认真地学习专家教授们的精彩报告和讲座。在离开大学十年的时候,还能得到这么一次学习的机会,得到华师这么多专家们的指导和教诲,幸何如之。
给我们上课的教授们平易近人的作风,宽厚博大的大师风范,精深的专业修养都给我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忘不了既有国际视野,又有理论高度,并且密切结合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吴伦敦教授流畅温婉的演讲风格,忘不了陈龙海教授渊博的学识和气势磅礴、神采飞扬、潇洒灵奇的狂草,忘不了谭邦和先生深厚的学识修养和宽厚博大的长者之风,以及他颠覆传统、新见迭出的古典文学研究路径,都表现了一位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研究者难得的学术追求和人格操守。余一骄博士的谦和羞涩,刘渊老师的和融随意,叶显发教授理论的深度和案例的典型相得益彰,张徐有致的演讲风格和悲天悯人的教育情怀让我们难忘,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了生命的自由迁徙。”张银华老师对教学考试的独特而有效的研究教会我们:“让学生考高分并不就是应试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荒废学生的学业和大好年华并不是师德高尚的表征”。王先海老师告诉我们,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五花八门的教学主张中,“贴着文本教语文”的语感教学法是真正具有语文味的教学流派,理应给以重视并在更大的范围内研习推广。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江城一月,也曾徒步穿行于江汉路、楚河汉街、户部巷的深处;也曾在博物馆面对勾践剑和战国编钟驻足凝望;也曾去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访友,契阔谈嚥,相见甚欢;也曾和谭邦和先生深夜在微博上长谈;也曾一日之内穿行江城四渡长江;也曾和新认识的朋友晚访武大夜行珞珈山。长江大桥留下了我的足迹,黄鹤楼头勃发了我的诗情:李白登楼对诗愁,水随天尽去悠悠。孤帆远影销天际,谁复赋诗出辈流?
一个月时间,在我生命中划过,必将刻下深深的印痕。相信这一个月的光阴将影响到我的职业的追求和人生的无穷岁月。一个月里,我留下了20000字的学习笔记;写下了40000字的《江城日记》;发表了30篇博文,影响了数百的同行和学生,课余时间读了5本书,100万字。
别了,华师,我带走了桂子山曼妙的倩影;别了,敬爱的老师,我带走了你们渊深的学识和宽厚的长者之风;别了陈龙海教授,我带去了您给我签的名;别了,谭邦和先生,我带去了您对一个晚生后学的殷殷告诫和拳拳之情:“你在当下整体趋于平庸的教师队伍里是很少见的才子一个,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独出辈流,要珍惜这个状态,继续下去,并不断调整思维,不断提高境界,多读多思多写,将成大器。祝福你!”;别了,易平贵老师、邹丽老师,感谢你们辛苦的付出和周到的服务;别了,亲爱的同学们,感谢和我一起走过华师同甘共苦的你们,别了,沁园春,我会想念你们的热干面;别了,学子餐厅外篮球场上悠扬的二胡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