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 虫 小 技
看到不少家长觉得指导孩子们的写作没有头绪和章法,孩子们写起记叙性的文章,也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写上几句后就没话可写了。所以大多数孩子们写出的记叙性的文章,只能说是思路清晰,但缺乏生动、形象描写和细腻的情感。
其实,写好记叙性和文章,只要把握两点就能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记叙性的文章。
一点:“实”。写你实实在在的人和事,写你的真实、细腻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的心,让读者在情感与你产生共鸣。这样,读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为之震颤,最悲悯的部分为之牵系,自然为你所写的人或爱或恨,为你所写的事或悦或愤,为你所表达的情或喜或悲。“芳草茵茵”的博客中有一篇学生潘小诗的习作《姥姥走了》为什么那样感人?只因为他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呀!
二点:“细”。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孩子们“细看”。观察人物时要“细”,注意人物特有的外貌、动作、神态等;其次要让孩子们“细听”。听别人说话的技巧,听别人说话的不同语速、语气和语调。揣摩为什么有的人说一个人,那个人好象在你眼前一样?为什么有的人说件事那般的生动和形象,你听得津津有味?再,要让孩子们“细写”,学会综合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还有景物烘托、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
想当然,要达到“细写”这一点,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我们通过引导孩子们“细看”、“细听”和“细写”,我想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写出文采流溢的文章。
下面是我在博文《遗憾》中写的一段文字,现拿来分析一下,虽然是拙笔,但希望对孩子们的写作有一点点的帮助。希望大家见谅!
八月的天气沉闷得让人压抑,八月的天气炎热得让人难耐。(景物描写,渲染特定的氛围。这里的景物描写不应太多、太长。否则要“喧宾夺主”,因为这是为事件交待时间和渲染氛围。)
历经黑色的七月,历经郁闷的七月,她心中的渴望再一次升起:复习,我复习一年。可是看到父亲那整日紧锁的眉头,听到父亲那长吁短叹,想到近一个月父亲与她没几句话时,她的心沉沉的。(再次交待事件的背景)
眼看就要到九月份开学的时候了,这一天她下定决心,晚上一定哀求父亲,再给她一次机会。
夏日乡村的傍晚是那样的沉寂。晚饭在沉寂的傍晚,在全家人的沉默中开始了……(“沉寂”、“沉默”两个词进一步渲染了特殊的气氛)
她从碗边抬起头,看一看父亲,脸还是那样的阴沉,她的心中顿觉得一沉。
她慢慢地拨弄着碗里的饭,慢慢地咀嚼着,但总觉得难心下咽。父亲,母亲,弟弟都快要吃完了,再不说又没机会了。(“慢慢”一词表现她内心的矛盾和沉闷)
她抬起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正在闷头吃饭。她低低地说:“爸,我……我……我想再复习一年……(注意这里人物的动作、神态及语言的描写)
父亲顿了一下,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母亲猛地抬起头,吃惊地张着嘴;弟弟也停下了吃饭,看看她,看看父亲……(人物的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沉寂,死一样的沉寂!空气似乎凝固了,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再次渲染气氛)
她后悔了,悔不该提高这个要求:母亲严重的哮喘病,干不了重活;弟弟刚好小学毕业,马上升初中;父亲整日地劳作,仅能维持家庭的温饱,家中再也无力供她复习了……
但话已出口,无法收回,泪水顺着脸颊滴落到碗中,她伴着泪水索然无味地咀嚼着……
“孩子她爸,要不……再让孩子读一年吧,我少吃点药,全家再省点,孩子的学费也够了,你说呢……”母亲摸着已又黑又瘦的女儿的头,又看看父亲。
“啪!父亲重重地把筷子拍在桌子上,把碗往前一推,顺势仰面躺在炕上……(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什么?)
她默默的收拾了桌子、碗筷,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默默地躺在床上,默默地流泪……(“默默”一词的重复运用是不是给人更压抑和无奈的感觉?)
第二天早上,父亲没有一句话,吃过早饭,套上牛车,准备上山了。
她帮着母亲收拾完碗筷后,默默地拿起镰刀,坐上了父亲牛车。
清晨的田野还笼罩在一片迷雾中,田间的小路坑坑洼洼,她的心随着那牛车的颠簸也一沉一沉……(为什么写“迷雾”笼罩的田野?为什么写“坑坑洼洼”的田间小路?这在写什么?)
(这只是写一个特定的场面,是一位中考落榜的女生,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想希望父亲再给她一次复习的机会。场面最小,但我综合运用了刻画人物的方法,再经过景物的烘托和多次气氛的渲染,自认为达到了效果。)
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们,要写自己所见所闻的人和事,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觉得有得写,(上文虽描写一个场面,但字数也有600多字)。另,先从自己熟知的人和事写起,比如写父母、、同学、教师。不要希望他们有多高的立意、多好的构思,多彩的词语,只让他们“细写”。久而久之,孩子们再写记叙性的文章,不会觉得难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