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回学生那颗“童心”
教了多年九年级 。不知何时起,学生没有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了。为此,我问了不少在小学教书的老同学。他们说,学生在小学时很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特别是一年级和二年级,争着回答问题,有的着急得都要站起来了,还有的干脆提醒老师,该提问我了。我又问,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回答的都对吗? 老同学们说,有对有错,有的还会答非所问闹笑话,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听着老同学的描述,我不仅感叹: 儿时的他们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纯真,多么的无邪,多么的好学,多么的好奇,多么的真诚,多么的一切,都是因有一颗“童心”呀。
因为有一颗“童心”,根本不去在乎失败;
因为有一颗“童心”,更不会在意别人的嘲笑;
因为有一颗“童心”,自己从来就不会丢什么面子;
因为有一颗“童心”,自己及时听到了正确答案;
因为有一颗“童心”,才使自己你对一切都感兴趣;
因为有一颗“童心”,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学生带着那颗“童心”和 回答问题前“高举的手”来进了初中。小学到初中,环境变了。学生、同学也变了,老师也变了,同学们的眼光似乎也变了,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好像也变了。也不知何时自己的那颗“童心”也跟着悄悄的变了。老师提问时,手不再高高举起,有时干脆不举手了。慢慢的、头也低了下来,会的学生不举手,不会的更不举手。于是欢快的课堂不见了,争着抢着回答问题的镜头消失了。学习成绩也有小学时的九十多分降到了现在的五六十分,有的甚至更少。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 老师也不满意。虽然不满意,又有什么办法呢?面对学生渐失的“童心”,千万不要把问题都归到学生年龄变大上,了事。我们初中的老师是有责任的 。
面对学生渐失的“童心”,我不甘心。我要帮他们找回“童心”,“童心”在哪了呢?我也无数次地追问自己。许久没有发现。
这不是“童心”吗?对面走过来一群学生,还是我们班的,他们嘴里吃着什么?噢,看清楚了,是零食。都是些儿童食品:亲亲虾条、三剑客牛奶、烤肠、-------。这不就是“童心”吗 ? 要寻找时机唤回他们那一颗颗“童心”,我暗暗的下定了决心。
批改作业时,我试探着在几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了寄语:“童心是父母赠给我们的,童心是人一生的财富,保留一颗童心,注定你早晚要成功,童心会让你对一切都感兴趣。吃虾条、吃烤肠、喝三剑客牛奶的那颗童心也一定会帮你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真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得到寄语以后 ,他们还真就积极举手了,积极回答问题了。尝到甜头的我,又在几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了同样的寄语。效果一天比一天好, 现在他们不但争着抢着回答问题,还主动上讲台演板。这两天为迎接阶段考复习做了几套测试卷,他们还争着帮我点评。看着他们学数学那高兴劲,别提我心里有多踏实了。 孩子们呀,久违的童心,帮了老师,更帮了你们自己呀!“欢呼雀跃”的课堂一天一天继续着,希望唤回的“童心”永不再消失,一直伴随着他们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