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应,真的很重要吗?
——兼评《把我寄回外婆家》《“斗爸大法”之睡觉战》《我们班的小炮仗》
说到“照应”,忽然想起了《土拨鼠,哪儿去了》的故事: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跑着跑着,钻进了只有一个出口的树洞里,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了另一棵大树,因为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仰头看的三条猎狗,兔子狗口脱险,猎狗一无所获。避开哲理角度,我们从作文视角来看这个故事,因为兔子的突然冒出,让我们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发岔,“土拨鼠”竟然在我们头脑中自然消失。我们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到了兔子身上。这就属于典型的失却了“照应”,因为猎狗们把原本追求的目标“土拨鼠”给弄丢了。
作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照应”。 照应是文章在前后相应的部位上的关照、呼应。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内容,前面要有伏笔或暗示,这一伏一应,便形成了文章的“前呼后应”。可以说,照应,既是一种写法,又是一种结构,运用得当,会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明朗、深化,使文章的意脉相连,明断暗续,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如果忽略了照应,我们就会犯丢失“土拨鼠”的错误。所以,我们说:照应,很重要!
一、“照应”的类型:
“照应”的类型,大体上要了解,但不需要读背,只要结合范文,看看想想就会明白,关键在于自己作文时,要把“照应”纳入构思的范畴,在实际写作和修改中时时留意,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良好的语言组织习惯。
“照应”有两种类型,一是“统一中的照应”,二是“对立中的照应”。
1、“统一型”的照应
所谓“统一型的照应”,是指作文前后的内容是一致的,后面照应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重复,这也是“五段格式”中所要求的“照应”方式。这种照应,是为了紧扣命题和深化前面的内容。金铅银笔的《把我寄回外婆家》就属于这种照应:
把我寄回外婆家
金铅银笔 http://blog.xxt.cn/8939219898176038
放假了,我想去外婆家,可妈妈感冒了,她不舒服,没法带我去,于是她想到了一个“妙计”----把我装进一个大箱子里,然后用胶带封得紧紧的,再在箱子上钻一个小孔,让我呼吸外面的空气。最后,在箱子上面写上八个大字:“小心轻放,不得打开!”这个方法真不错,我可以像一个大包裹一样邮到外婆家了,我不禁为有这样聪明的妈妈感到自豪。
写好地址,妈妈把箱子运到邮局,还贴上标记,我松了一口气,想着40分钟后,我就可以见到慈祥的外婆了,我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终于出发了,可憋在箱子里的我真不好受,只能低着头,蜷着身子。我只好一个劲地吃零食打发时间。很快,妈妈带给我的食物吃光了。好无聊,好难受呀,我不禁有点埋怨妈妈了。可现在已经来不及了!
大概过了40分钟,就快到吉利了,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外婆家去呢!正当我沾沾自喜的时候,突然听到那个邮递员说:“这个箱子怎么不对呀?这里只有吉利,没有吉历,还是把它退回去吧!”天呀,粗心的妈妈把“吉利”写成“吉历”,我该怎么办?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怎么办?怎么办?我越急越没办法了,于是我只好在箱子里大喊大叫:“妈妈,妈妈,你在那儿?叔叔,叔叔,我在箱子里,快打开,我要去“吉利”不是“吉历”!”可不管我怎么喊,都没有回声……
这时妈妈的声音传了过来:“芊芊,你怎么了?”一看到妈妈,我松了一口气,原来这是一场梦啊!
不过要是真能够把我寄回外婆家,那该是很有趣的事吧?
这篇文章一开笔,就煞有介事地交代“把我寄回外婆家”的原因、封寄的过程和我对妈妈这个邮寄方法的赞赏,渲染了事件的真实性,小作者十分成功地设置了一个悬念,让读者心系一个难以释怀的问题——真的可以邮寄一个孩子?此文的“邮寄孩子”是内容的核心。三、四、五段比较详细地介绍邮寄途中的感受和地址写错字引发的紧张呼叫,主体部分是通过“出发了,可憋在箱子里的我真不好受,只能低着头,蜷着身子”的描述,通过“邮递员说:‘这个箱子怎么不对呀?这里只有吉利,没有吉历,还是把它退回去吧’”,通过“叔叔,我在箱子里,快打开,我要去‘吉利’不是‘吉历’”的呼喊等与前后内容照应的。关键是结尾,“我”被妈妈叫醒,原来是一个梦。如果结束在这里,文章的照应就松懈了。但是,文章加上了一句“不过要是真能够把我寄回外婆家,那该是很有趣的事吧”,就可以很自然地把前后内容统一起来,当然,也完成了“五段格式”的结构布局,使文章前后呼应起来。
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是:如果结尾是沿着“统一”的要求发展,在结尾时出现了简洁的议论抒情,那么它的作用不仅有扣题照应,还有了深化的作用。月光美人的《一抹舞动的绿》(http://blog.xxt.cn/720815)一文,写了一株野葡萄苗在砂石间倔强成长的经历,结尾这样写道:“一阵微风拂过,这抹绿舞动着,我思绪万千。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这抹绿居然能顽强地生长着,这抹舞动的绿是多么神圣啊!这抹绿冲破了贫瘠的束缚,它绽放着顽强的精神,抒写着对生命的热爱。”这样的结尾也属于“统一型”的照应关系。
2、“对立型”的照应
所谓“对立型”的照应,就是文字后面的照应内容与前面的内容,在所表达的动作、所持的观点、所见到的景物、所具有的心情等方面不一致,甚至相对立。我们不要以为“对立”了就不“照应”了,其实,这样的对立正是绝妙的“照应”。我们来看冰梦丝心的《“斗爸大法”之睡觉战》一文:
“斗爸大法”之睡觉战
冰梦丝心 http://blog.xxt.cn/15837766441
我亲爱的父亲大人平生最大的爱好——睡觉。
爸爸嗜睡,可以睡到“天昏地暗海枯石烂”,不过也是有原因的。爸爸是兢兢业业令大家可亲可敬的警察“叔叔”,经常加夜班,一连几天不回家是常有的事,具体是去“东海收服小白龙”,还是去“西天降妖除魔”,我和妈妈也不得而知,据说那是“军事机密”。经过半个多月的“魔鬼追踪”,多天没睡好觉的爸爸,本来就如猴子般灵敏的身子又瘦了一大圈,每次回来也是倒床就睡,两分钟后定能听到相当具有节奏感的“猪哼哼”。 适当的休息是可以滴,但是一下子睡上一天两夜还想继续睡就说不过去了吧!我与爸爸的睡觉与反睡觉战就此展开……
“爸爸,早饭做好了!快起来吃吧!”拿着扩音喇叭,声音高达180分贝的我的叫喊绝不亚于当年日本鬼子一个手榴弹打过来的威力。再看看床上的爸爸,真不愧是身经百战的警察“叔叔”,居然敢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把闹铃拿到爸爸耳边:“爸爸!闹铃响了n遍啦!太阳晒屁股啦!”爸爸动了动窝,我以为大功告成,正准备“敲锣打鼓喜迎起床”,谁知人家翻了个身,继续开始了“猪哼哼”。我口吐白沫,“一头撞到了豆腐上”……
我开始发动第二次“攻击”——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手拿“玉净瓶”,苦口婆心地念叨:“云峰(悟空),此时不起更待何时?咱的‘女娲妈妈’已经把斋饭做好了,不要惹‘女娲妈妈’生气,要不然母鸡婆就该上身了,你不想让她‘老人家’念紧箍咒吧!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通过本小姐的教导,父亲大人大有长进——睁开了一只眼睛,又翻了个身……“待到口干舌燥时,他在窝中睡”,这是咱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这回,我只想“拿根面条去上吊”……
哼,刚才只是一小部分进攻,现在才是“僵尸大部队集合”,谅你的“植物”也大战不了“僵尸”!我使出了终极boss——“僵王博士”!它可是我最珍贵的招数!看我不叫醒老爸!我整个身体都被“僵王博士”所控制。先是双手去揪父亲大人那“黑白相间”的“非主流发型”,谁知父亲大人的痛觉神经竟如此迟钝,还在继续“猪哼哼”;我便顺势把脚丫子踩到爸爸的腿上,摆了几个胜利的pose——灰太狼踩着慢羊羊雕像的样子后,便开始了左脚一个“火球炭烧”——猛踢几脚,右脚一个“冰球振动”——再揉吧揉吧……连续进行了5分钟后,下面飘过来一句话:“按摩的真舒服,继续吧!”
我忍无可忍,干脆“破罐子破摔”,随便说了一句:“你再不起来,你喜欢看的电视剧就演完了!”“扑通”一声,我被吓了个一跳,看见爸爸已经“全副武装”,直奔客厅;“啪嗒”,电视机被打开了,我的嘴角开始抽搐,倒在床上。
以后,只要爸爸再睡懒觉,我只要说一声:“电视剧……”就立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军人的雷厉风行……
这篇文章采用的就是一个对立型的照应。从开笔就点明“父亲大人平生最大的爱好——睡觉”,并且极力渲染他“可以睡到‘天昏地暗海枯石烂’”。而后很适时地插叙“爸爸”嗜睡的原因,紧接着继续渲染,“倒床就睡,两分钟后定能听到相当具有节奏感的‘猪哼哼’”。这里并不只是铺垫,更重要的是从侧面描绘了一个警官的工作是多么的劳累和辛苦。接着浓墨抒写唤醒“爸爸”的三招:一是动用了“扩音喇叭”、“闹铃”,效果如何?“谁知人家翻了个身,继续开始了‘猪哼哼’”——此战以失败告终;二是“苦口婆心地念叨”,结果“父亲大人大有长进——睁开了一只眼睛,又翻了个身”,依然睡自己的觉去了——再战又失败;三是动手“揪父亲大人那‘黑白相间’的‘非主流发型’”,没想到无效;那只好“踩到爸爸的腿上,摆了几个胜利的pose”,五分钟后得到了回音,“按摩的真舒服,继续吧”。这些都是在极力渲染“爸爸”的瞌睡。按照这个推理,“爸爸”太累了,就让他好好休息吧。然而,后面的结局却与前面的“嗜睡”正好大相径庭,当“爸爸”听说电视剧时,出乎“我”意料的事发生了:“‘扑通’一声,我被吓了个一跳,看见爸爸已经‘全副武装’,直奔客厅;‘啪嗒’,电视机被打开了”。“我”也就摸索出了个叫醒“爸爸”的经验:“只要爸爸再睡懒觉,我只要说一声:‘电视剧…’就立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军人的雷厉风行”了。
文章前面写“我”想尽方法也叫不醒贪睡的“爸爸”,后面写“爸爸”起床行动迅速快捷,毫不迟疑。动作上虽不一致,但很巧妙地从一个相对立的角度照应了爸爸因劳累引起的“嗜睡”和职业性的机警。
二、“照应”的位置
“照应”的基本位置,可以解读为“三处式”,即:题文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其实,简要的说就是:“命题、开头、中间、结尾”的“四点”相序照应。凡是能够把“三处”“四点”的照应都做得紧凑严谨灵活的文章,一般都称得上是优秀的文章。
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懂得“照应”问题,但却在“照应”的严密灵巧上欠火候,或者说欠经验,所以,我们练习写作,首先就要重视练习“照应”的硬功夫。下面以心之小语的《我们班的小炮仗》为范文,来熟悉一下“照应”的位置关系。
我们班的小炮仗
心之小语 http://blog.xxt.cn/bumingzeyi1128
人们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是我们班那个眼睛会说话的刘丹丹,却用行动更改了这句至理名言,变成了一个威风八面的小炮仗。
如果哪一位同学不交作业,上课的时候说悄悄话或者是趁老师不在的时候吵吵闹闹,都能遭到她的狂轰乱炸。炸完之后还要在小黑板上写下你的大名,在你的名字后面加“正”。她加的正字全都用红色的粉笔,仿佛是五个小炮仗在玩杂技,远远望去,红彤彤的一片,就像是选三好学生,看谁的票数最多似的。
虽然,她画的正字像小炮仗一样好看,却没有人想要。因为每个正字代表扫楼道一天,如果你不想在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打乒乓球,踢毽子,或者是抱着书本晨读的时候,还撅着屁股拿着扫把在水泥地上画地图,就要时时刻刻管住自己的嘴巴和手脚。
李同学似乎有健忘症,名字后面的小炮仗一串一串的,这个学期,我们班的楼道卫生基本上都被他包了。可是,扫楼道是不能改变学习态度的,他该不交作业照样不交作业,上课不听讲照样不听讲。我们的班主任不干了,在某一天早晨,黑着脸,皱着眉,站在讲台上:“难道说学习委员是专门罚同学扫地的?也不帮助帮助他,期末考试想让我们班考个年级倒数第一?”
老师的一番话,说得小炮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冲着我身边的李同学直咬牙。老师刚一出教室,就毫不客气地跳到了他身边,打起了持久战。噼噼啪啪,噼噼啪啪,仿佛是一挂一百万头的小炮仗,炸得李同学抱头求饶,涕泪横流,短短一个月,就把自己的分数由不及格提高到了六十多分,没有了他拖后腿,我们班的总成绩居然得了年级第一。这一炸,真是“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话说圣诞节的前一天下午,我们放了学,排着队往外走,调皮的男同学趁刘丹丹弯腰系鞋带的工夫,有几个溜得没有了踪影;当她领着同学们唱《晚风》的时候,女队歌声嘹亮,男队却像是蚊子哼哼。刘丹丹气得柳眉倒竖,双手叉腰,就要发作。老师说:“算了,明天是圣诞节,就让他们自由一次吧。”
这下,可气炸了我们的小炮仗,只见她脸一红,头一低,泪珠儿噗噗嗒嗒流成了小溪,不服气地“哼”了一声,面向老师:“老师说的让我管严一点,现在又让还他们自由,那就让他们自由,大家都自由,我也不当学习委员了,大家一起自由去。”
被小炮仗当众轰炸了一阵的老师,既不急,也不怒,拉拉衣襟,清清嗓子,严肃地对我们说:“嗯,刘丹丹同学说得很对,怎么能这么无组织无纪律,擅自离开队伍?罚他们每人给我们的学习委员带一个平安果来!”
怀抱平安果的小炮仗,完全没有嬉笑于色,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我们要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回报我们的爸爸妈妈。”那神态,俨然毛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小炮仗——刘丹丹,我们打心眼里佩服你!
① 题文照应:
题文照应,就是让文章的内容或一部分内容与标题相照应。我们通常把题目叫做文章的窗口。因为,透过题目,就能探知到文章所写的内容或所要表达的意旨。而文章的内容,要么是紧紧围绕着题目所明示的人、事、物、情、理进行叙写,要么是借助题目进行扩展发挥。题目只有与正文关照呼应,才能够使文章描述的形象生动感人,使文章表达的主题鲜明突出。
这篇文章的命题为比喻格式,把学习委员刘丹丹的大胆管理,敢于直面错误的性格称为“小炮仗”,很有形象感。文章紧紧围绕“小炮仗”这个关键词,用详实的事件来刻画刘丹丹的“小炮仗”性格,整篇文章中随时可以看到对题目的照应。如:第一段开篇点题,刘丹丹变成了“威风八面的小炮仗”,既扣紧了题目,又设置了悬念。第二、三、四段集中写“小炮仗”的“铁面无私”;第五段写“小炮仗”的帮助李同学。这件事安排的段落多,但注意了照应的词语,如“炸”、“她画的正字像小炮仗一样好看”、“名字后面的小炮仗一串一串的”、“噼噼啪啪,仿佛是一挂一百万头的小炮仗”等。第二件事写“放学开溜”事件,当老师和稀泥时,“小炮仗”不干了,连老师也被“当众轰炸了一阵”。这样处理,都很好地做到了题文照应。
② 首尾照应: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便是“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开头交代起因,结尾告知结果;开头提出问题,结尾作出回答;开头抒发情怀,结尾深化主题。
首尾呼应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但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却多有照应不严密的情况发生,要格外引起注意。
《我们班的小炮仗》的开头写“人们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是我们班那个眼睛会说话的刘丹丹,却用行动更改了这句至理名言,变成了一个威风八面的小炮仗。”;结尾说“小炮仗——刘丹丹,我们打心眼里佩服你!”,就属于开头抒发情怀,结尾深化主题格式。结尾不仅照应了开头,更升华了主题,歌颂了刘丹丹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的严正认真负责的精神。读来,感觉这个人物好像就在我们身边。
一篇文章的奥妙,往往在于起笔和收笔。做到起笔和收笔遥相呼应,文章的整体性便能得到加强,给人浑然天成的感觉。
③ 前后照应:
行文中,上下文之间互相呼唤和照应,我们叫做“前后照应”。这种照应可以使文章前后的内容联系变得紧密,行文脉络流畅,自然一体。如果有一个环节疏忽,文章就会露出破绽,失却严谨。
《我们班的小炮仗》一文,在这种照应上做得很周到的。前面写:“她画的正字像小炮仗一样好看,却没有人想要”,后面写李同学“名字后面的小炮仗一串一串的”;接着写:李同学在“小炮仗”的帮助下,“这一炸,真是‘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有了显著进步。前面写:老师的话“气炸了我们的小炮仗”;后面写:“怀抱平安果的小炮仗,完全没有嬉笑于色,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行文中始终注意前后照应,使事情得到了顺利的发展,也使文章的内在线索伏而不露,明断暗续。
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照应不等于重复,在表达上,要注意语言词面的变化,应该通过一次次照应,使内容一层层深入。说到这里,我们便会明白:照应,确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