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认识了一位年轻的母亲,接触久了发现她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周的周末,她都要赶往一百多公里之外的省会看望自己上中学的儿子,给他洗衣服,做好吃的,甚至为了孩子上学方便,花了不小一笔钱在省会买下了一套房子。
对于她的这个习惯,按照以往的思维,我判断这肯定是一个对孩子娇生惯养的母亲。养育孩子无可厚非,让我所不能理解的是她的这番折腾,周周如此,算起来她要在这个路上跑6年哪:周五下午下班后赶往省会,见到孩子时候,天已经是很晚了,赶忙给孩子做饭,洗衣服,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陪伴着孩子。周日下午再返回县城,遇到恶略天气,周日晚上12点了还回不到家里。可是无论怎么累,从来没有耽误过上班。
去一趟省会,对于很多人来说已是不易,更不易的是这位母亲风雨无阻地坚持每周必去,如今五年如一日。很多人不能理解!来回车费要一百多元,真想让孩子过得好,倒不如省下这笔钱给他买成营养品或者是书来得实在,何必如此来回白白扔车费呢?
这位母亲却有自己的看法:俺孩子每次看见我跑来跑去的那么辛苦,所以他很体贴我,每周都盼望着我去给他做好吃的,儿子的幸福就在我的脚下。每每说起和儿子短短的相处时间,她都会津津乐道,懂事儿子的每一句话都会让她激动万分——她是在享受这种生活。
原来如此!
其实我们都知道,亲情是不能换算的。对父母而言,打再多的电话,寄回一百或一万元钱,那不过是一张张冰冷的纸币;你寄回再多的脑白金,也不过是一件没有温情的物品;对孩子而言,给他很多的钱,会让他变得不再珍惜劳动,寄回再多的百科全书、变形金刚,也满足不了对亲情的渴望——只有亲情才是他们最好的“营养品”,最值得收藏的“教辅材料”,最珍贵的财富。
人到中年,最喜欢的就是回忆以前的自己,感觉我们一生中最幸福、惬意的时光就是童年时候,依偎在父母怀里,跟着父母蹒跚学步,父母的百般庇护和娇宠,让我们得以生活得无忧无虑,快乐成长。长大后,疲惫时、受伤时、无助时、迷茫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家,就是父母;受惊吓时、绝望时、痛苦时……喊出发自内心的都是同样的两个字:“妈呀!”
儿女的幸福在父母的脚下!
烦了就来到孩子身边,因为他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奋斗的源动力和成果!
父母的幸福在儿女的脚下!
累了就回到父母的身边,因为那里,也只有那里才是我们温柔的港湾。
《家是温柔的港湾》
家是温柔港湾 你我停泊这港湾
风雨再大都不怕 只要有个温暖的家
爱是温柔港湾 你我渴望拥有它
旅途再苦也不怕 只要有个温暖的家
多少年以后所有的温暖
哪怕只剩一句话 (亲爱的,你好吗?)
岁月的痕迹刻上你我眉梢 还是不会改变它
多少年以后把所有的感动
也许只为那句话 (亲爱的,我爱你)
时光在流逝带走当初激情 我们还会珍惜它
不是不再牵挂 温暖的家
走遍海角天涯 我爱着它
家是温柔港湾 你我停泊这港湾
风雨再大都不怕 只要有个温暖的家
爱是温柔港湾 你我渴望拥有它
旅途再苦也不怕 只要有个温暖的家
多少年以后所有的温暖
哪怕只剩一句话 (亲爱的,你好吗?)
岁月的痕迹刻上你我眉梢 还是不会改变它
多少年以后把所有的感动
也许只为那句话 (亲爱的,我爱你)
时光在流逝带走当初激情 我们还会珍惜它
不是不再牵挂 温暖的家
走遍海角天涯 我爱着它
不是不再牵挂 温暖的家
走遍海角天涯 我爱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