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工作部署,这些天我认真听取了本组教师的推门公开课。在我所听的几节课中,我深切的感受到老师都在积极准备,从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到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老师们都了然于心,操作熟练。
张老师和我教的是同头课,我首先听取了她的课。简要复习字词后,张老师直接引入新课的学习,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研读课文。在学生汇报展示时,张老师总不忘让学生先读再讲,尽管教室多媒体无法使用,老师还是坚持带领学生打手语读课文。正是在不断诵读中,学生逐渐明确了问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葛老师那节课我看到师生配合十分默契,学法指导及时,学生自学习惯已然形成。老师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导入自然贴切,语言简练。课前预习作业安排有条理,从理解字词,到小说的特点与要素,再到课文的初读体会,最后尝试分段,逐层深入到了课文的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展示,老师的点拨补充都井然有序。为便于学生体会课文内容,葛老师还展示了红军过草地的相关视频,十分用心,课堂学习效果很好。
齐老师讲的是《林中小溪》,上课首先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结合上节课预留问题,引导学生谈谈林中小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起到了提纲携领的作用。然后围绕课题“林中小溪”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汇总成两个大问题:一、小溪和森林有什么关系?二、小溪是什么?要做什么?结果怎样?带着问题自然步入了新课的学习。在学生小组研讨段落层次大意时,为避免学生太过依赖教学辅助资料,养成思维惰性,齐老师特别要求大家换成自己的话来表述。整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以很好的体现。
贾老师讲的是冰心的现代诗《成功的花》。新接手的班级,期初师生正处于磨合期,建立相处的规则很重要。贾老师在这方面很下功夫,从组织课堂纪律、到听写词语时的格式要求,老师正一点点规范学生的行为。
我还听取了刘老师和马老师的课,她们的一些做法大家可以做一个参考:刘老师要求学生展示生字时,不仅要注音组词,还需要标注出偏旁和音序,为低年级学生掌握生字结构、学习查字典打下良好基础。马老师在结束新课时会有一个课堂检测,涉及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巩固,习题形式贴近学生的实际,有一定坡度,便于学生掌握。
当然在我听课学习的同时,也观察到了一些问题:有的老师教案设计很好,但往往只能进行一半;课堂上,老师们会纠结于一个不是重点的地方反复举例讲解;当学生启而不发的时候,老师究竟应该怎么巧妙应对呢?语文课堂上听不到学生朗读,只有老师大段的讲解,我们到底应该多读还是多讲,如果这是个矛盾,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需要深思和探讨的话题,在我们接下来的备课活动中将重点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