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电视上的《三字经》—— 一些凌乱的记忆作文

2018-09-12 
电视上的《三字经》“妈妈,我想要本《三字经》!”刚刚看完CCTV—10的“钱文忠解读《三字经》(3)”,孩子就向我讨要《三字
 

 

 

电视上的《三字经》

 

 

    “妈妈,我想要本《三字经》!”刚刚看完CCTV—10的“钱文忠解读《三字经》(3)”,孩子就向我讨要《三字经》,幸好昨天在当当网订了一本合订版的儿童国学读物,内含《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增广贤文》。

 

    这个寒假本打算和孩子一起读《弟子规》,没想到耳濡目染之后,她更中意《三字经》。原因很简单,名师讲述、动漫画面、童声诵读的《三字经》趣味性强,比起我那只会说文解字、没有太多引申的《弟子规》可是精彩多了。《弟子规》什么时候都可以读,但《百家讲坛》的名师解读《三字经》却是时效性极强的电视节目,精彩绝对不容错过,只得暂时将《弟子规》搁浅,跟着名师先悟《三字经》了。

 

    女儿对《三字经》的兴趣来源于中央电视台,首先是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新学堂歌”,让孩子知道了郎朗上口的《三字经》;再就是年初二钱文忠老师在《百家讲坛》上的讲述,一个个经典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她。

 

电视上的《三字经》——  一些凌乱的记忆作文

 

    和孩子一起看“钱文忠解读《三字经》(1)”的时候,感觉这部被誉为“国学”或“蒙学”第一书的《三字经》内容很丰富,与其我听后用磕磕巴巴的语言讲给孩子,不如我们一起听名师的讲述,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一同寻找答案。讲坛上的名师也不愧是名师,旁征博引,趣味横生,看似简单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能引出无数学术思想,讲出很多故事,孩子对这些故事很着迷,边看边提醒我写下来。

 

    在阐述“性相近,习相远”时,和孩子一起听着曹操秉性各异的四个儿子以及他们之间的故事,回想着被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的曹植,回想着语文课本里出现过的“曹冲称象”,跟着主讲人慢慢领悟人性的相同处和不同处。接下来那则周处的故事让孩子感触很深,起初本性不坏但没有羞耻心的年轻周处,听了老者一席话,杀猛虎、斩蛟龙造福乡里,改过自新,改写了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应了家长和老师常常要提醒孩子的一句话——做了错事没关系,重要的是知错就改。听到唐伯虎拜师学画的故事,画意不精的唐寅三次碰壁,惹得女儿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也能幡然醒悟,正如教授所言——学习是生命的过程,必须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不会修得正果。

 

电视上的《三字经》——  一些凌乱的记忆作文

 

    今天中午,和女儿一起再看第三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因为手边没有现成的文字可做参考,在看节目之前,便手抄了本集可能会讲到的内容,以便孩子看着纸条能更得上电视一起诵读。准备好纸笔,女儿“警告”我把字写规矩点,我的草书人家认不得,害怕一会儿往纸上抄写的时候看不清,因为看了《三字经》,所以今天的“读诗、画诗”改为“读经、画经”了,到时候,还是老规矩,抄原文、背原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译文,只当是在完成每天练字一篇的寒假作业,如果能把记住的故事梗概写下来更好,因为我们还有一项“讲故事”的作业,也可以选讲《三字经》里的故事。

 

    听到教授讲颜之推的教子故事时,孩子很吃惊,“妈妈,我现在才开始读书已经晚了,人家从“路还没走稳”就开始读书了,我可是撵不上人家了!”正愁不知该怎样回答时,电视里传出了“13岁以前是最佳学习阶段”的声音,告诉我们13岁前记忆效果最好,圣贤之书在这个阶段只要求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算有读了、背了依旧理解不了的,如果从小印在脑子里,到了人生的某个关口,这些朴素的思想就会迸发,继而指导人们完成后面的探索。听到这里,原本迷茫的思维更加清晰了,经典永远是经典,记到脑子里,少时不会用、不理解,大了不会忘、能弄懂,经典也是需要时间来催化的。

 

    讲到“玉不琢,不成器”时,教授讲了“岳飞教子”的故事——12岁的岳云被父亲编入岳家军,一不得穿丝绸,二不得吃酒肉。他和高大的士兵们一起练习骑术时,不慎连人带马摔入水沟(接下来主讲人的话让女儿目瞪口呆,简直不相信岳飞就是岳云的亲爸爸,因为在她眼里,父母不可能那么“残酷”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岳飞看着跌入沟中的孩子,没有像现在的父母一样大惊失色并查看伤情,还不顾众将士反对,用军棍惩罚了岳云......孩子唏嘘不已,原来英雄是这样“切磋”、“琢磨”出来的!原来自己离“英雄”还如此遥远!

 

    “亲师友,习礼仪”是古人教育孩子的三个方法,教授用“师文拜师襄学艺”阐述了如何“亲师”、“尊师”,用“割席断交”告诉我们如何择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道德、共同追求”的基础上的一种超血缘的关系。孩子在听管宁和华歆的故事时,对管宁“割席”的动机不太明白,她更看重管宁不为外界干扰、依旧静心学习的专注,我就趁势告诉她不要因为家有宠物就妨碍了自己的学习,此时此刻也不能因为狗叫声而分心,做事就要专一、执著。

 

    本集的最后,屏幕上显示了“礼尚往来”四字,告诉孩子们学习礼仪的重要性,还用孔子的一句话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礼尚往来”——“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适逢春节,各种精美的礼品在家与家之间昂贵地、多余地传递着,年后,过期了,扔掉;看似贵重的,拿到“礼品回收处”不知还能卖到原价的几何。记得小时候,走亲戚就是提着篮子,装上大米、水果、点心、干果,凑足四样即可,到了亲戚家,也只是象征性地捏下几个是个意思便罢,再给三、两个“大馍”就是回礼,传递的全是亲情、友情。哪像现在?去时选来选去、搬来搬去,来时扛来扛去,累啊!再看看孩子们之间互送的生日礼物,那只能叫攀比,而且一年比一年比得厉害,这哪是“礼尚往来”啊,简直就是“礼品大PK”!很还念那些逝去的、淳朴的日子,不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被另类的“礼仪”蒙蔽双眼,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但今“礼”早已非昔“礼”,我们不能让社会回归本真,但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读圣贤之书,让他们知道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