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家长提问基本上围绕儿童动手的内容。从当今世界整体对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是要尊重儿童;二是儿童的教育要操作化,操作就是让儿童自己动手。我们人类就是因为
本期家长提问基本上围绕儿童动手的内容。从当今世界整体对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是要尊重儿童;二是儿童的教育要操作化,操作就是让儿童自己动手。
我们人类就是因为有一双手,创造了人间奇迹,推动社会的发展。手对我们每个人太重要了。手是我们维持生计,发明创造的重要器械;手的功能是最齐全的器官;手是我们人类用来表达感情、友情、拥护、禁止、决心最方便最具有说服力的一种无声语言。
手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应多多的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是在现实中,我们的家长生怕孩子“吃苦”,什么事都代替孩子去做,其结果就是已经4~5岁的儿童,连自己吃饭都不会,动手能力差。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应根据年龄特点,逐步提升手的功能锻炼。
我们几千年流传在民间的手指游戏。
例如:“认指”,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一边提名称,一边能指各自的手指。
手影游戏,可以做各种图像的影子。让儿童辨认,以手为材料模拟某个静物造型的状态,引发儿童对手的认识,动手的兴趣。
“手指运动”可使布满两只手的感觉神经末梢刺激大脑皮层,对大脑潜能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传统中医学明确指出:手是人体十二经络的起点。手上有很多穴位,人体的五脏六腑在手部却有各自的反射区,所以我们做手的伸屈、推拉、拍打、撞击、缠绕、扭转,每个穴位反射区受到刺激,手指运动牵连的骨骼就有54块之多,可以动用30以上的关节,50块以上的肌肉,所以手的运动是打开儿童智慧的大门。
家长应引导儿童树立“我在长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引导,也是自我完善的自然力量。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长大,家长应引导并赋予“长大”以积极的全新的涵义。
例如:儿童到1.5时,就要让他自己吃饭。家长引导示范如何用勺子、筷子等餐具。让儿童自己去做,鼓励儿童“你在长大”。让他变的主动、有自信。
例如:搭积木。搭积木时,和儿童商议怎么搭可以搭的漂亮,像中央电视塔。从搭的过程中引出问题,让儿童自己去做。这种互动式的交流会使儿童成长的更快。儿童还会有做事情的成功感。让孩子以“我在长大”的标准要求自己,儿童就会有自信,在做事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格,这样对任何学习都有兴趣,就会产生对做事情的责任感。
家长要让儿童学会动手做事。第一必须让他去做;第二是做之前告诉儿童做事的规则,分布操作,演示给孩子看是如何做的,并让儿童亲手尝试做事的过程,体验做事的快乐,渐渐养成做事的习惯和动手能力。切忌不要随便说:“你还小,不会做。”这些言词会严重破坏儿童的自尊,破坏儿童内心“长大了”的感觉。
让儿童动手做事,提高动手能力,不是一时一事就会成功,而是需要逐渐性、需要时间、更要过程。小肌肉的发展应从小开始。
A:一岁~一岁半。训练儿童的抓握能力,全掌五指协调的能力。伸出五指,先做抓抓抓的动作,在去抓食物。准备两个碗,让儿童抓豆子,左右手交替抓。然后双手学着挤海绵。把海绵放入有水的碗中浸湿。双手握起海绵,将海绵里面的水挤入另外一个碗中。做的时候要注意细心,不要把水撒到外面,做完之后学会整理。
B:1.5~2.5岁。学习三指捏。儿童可以用三指捏或者是两指捏。从一个碗捏到另外一个碗。儿童可以捏豆子、花生、小球等,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数着放入碗中豆子或者是花生的数量。儿童也可以拧瓶盖,通过对瓶盖的转动。儿童可以体会到转动的方向。
C:2岁~2.5岁。装实物进瓶,可用三指或者是两指捏。瓶口由大到小,实物由大到小。可以用大球、小球、核桃、胡桃。练习孩子捏的精细动作,培养专注力,手眼协调性和坚持性。
D:2.5~4.5岁。夹东西。宽头大夹子可夹纸球、木球、药壳、海绵球、塑料球、玻璃球等。因球是圆的,难度大。所以从软的、大的,逐渐的增加难度。先用手,逐渐增长使用工具。工具是手的延伸。从大夹到小夹,由宽头到窄头、细的镊子,3.5岁左右用细镊子训练精细动作。3岁左右学习用筷子夹东西。
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有人开玩笑的说:中国人聪明是因为我们使用筷子。的确,学习用筷子使手的实用性更强。儿童第一次使用筷子要选择轻便的、小巧的筷子,有的筷子头上有两道小沟,帮助儿童使用好筷子。用筷子夹东西要从纸质球、海绵球、塑料球、玻璃球,由易到难,由大到小,由软到硬逐渐的操作中,手部肌肉得到很好的发展,学会控制、学会平静的心态,手部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在学习品格方面的专注性,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坚持性、意志力得到发展。上述的动手训练与生活不可分割。
二:对有的孩子不敢做,不情愿动手的情况怎么办?
儿童的本性是好动的,但必须是他心理的需要,“他心理的这个需要”需要我们培养。家长应以智慧的爱,用情和智的结合,培养儿童独立做事的能力,才是真正对儿童的爱,需要我们耐心,有策略和帮助。既有和儿童的互动,更要有儿童独立动手的空间和时间。一个孩子来到世界最重要的是生存能力。现在社会为儿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让他尽情的享受。这个享受是需要自己动手。但多数家长惯孩子,不让孩子独立做事情。由于教育的不一致,儿童钻空子,养成不良习气,改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以吃饭为例。建议:安静吃饭,什么都吃,从一点一滴培养。
1, 培养定时吃饭的次数和时间。过时不候。几次之后孩子自然会改正,自觉的遵守时间。
2, 尝试各种食品的味道,把“味觉谱”扩大,并向儿童讲食品的营养有助于成长发育,要具体。小孩子很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自己,他是可以做到的。
3, 家长不要再孩子的面前讲什么东西不好吃,有怪味。孩子是先入为主的思想。即使孩子不喜欢吃的东西,也要引导着孩子尝一尝,要孩子有个好的心态。一定要自己亲自尝试,而不是听别人讲,自己亲自做了就有了切身的体验。他才能够理解,他才能接受。
4, 吃饭前要洗手,给孩子主动吃的机会。
a,孩子从6个月就有意识的看着成人吃东西,他在观察,并模仿咀嚼的动作。只要儿童关注,就会模仿。
b,7~8月的孩子。自己有吃的要求。用手抓的动作。这时就可以给儿童勺子学动作。
c,1~1.5岁。孩子吃饭时,孩子和成人面对面。成人喂孩子,同时也让孩子自己喂自己,自己吃饭并鼓励。
d,2岁之后。让儿童和成人坐在一起,成人看着孩子自己吃。成人稍给予帮助。
e,三岁以后。学会独立做饭,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手要扶着碗,不要洒落米粒和蔬菜,要吃干净,吃完之后要把碗筷放到指定的地方。
5,在大点,吃饭之后,学着擦桌子、扫地。在做这些事情之前,请家长给儿童演示一下,给儿童准备小的工具。适合他的。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我们没有引导他应该怎么做?给儿童做事情的空间、时间、提供环境。
5, 儿童做事情要有新鲜感,这是儿童的特点。我们可以为儿童准备不同材料的形式,唤起儿童的兴趣,相同材料的玩过之后,隔天再摆出来,儿童就认为是新鲜的。材料要交替出现,以吸引儿童。
三:对儿童不愿意,不喜欢的事情,如何应对?
儿童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情愿不情愿的。只要是玩,他就喜欢。我们可以把他需要学习的东西变成游戏。我们和儿童一起做游戏。
1, 扫地:可以在地面上画一个正方形或者是三角形。
用硬纸折一个簸箕,给儿童买一个小的笤帚,把地上的赃物从地的两边扫到中央。并用簸箕扫走。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了扫地,还能达到地面清洁的效果。
2, 学习自己脱上衣。
a,先将衣服抬起。
b,根据自己的习惯先脱一只衣袖。
C,在用脱掉衣袖的手帮助另一只手将衣服脱下,并收拾好。
儿童穿鞋、脱鞋的步骤:
A、穿鞋:(1)把一双鞋摆好,左右放好;
(2)小朋友坐在摆好鞋的面前,左脚和右脚伸进摆好的左、右的鞋心位置;
(3)站起来或坐着用手帮助系好;
B、脱鞋:(1)系带的先解开带子或扣子;
(2)坐在凳子上一只手扶着脚腕,另一只手放在鞋跟部位往下拉;
(3)、二只鞋脱后左右摆放好整齐;
C、学习擦鞋:(1)、先用一块布擦掉鞋上的土;
(2)、挤鞋油适当用刷子**油擦。四周都擦要按顺序;
(3)打油之后,停一会儿用布擦亮;
(4)擦手,地面不要涂油,用后整理好用具;
做这些我们可以模拟给娃娃穿脱衣服,引起孩子的喜欢。
家长在指导儿童做时,要耐心,步骤层次要清楚,而儿童看的清楚,看清步骤,一个一个环节做,每个环节掌握了整个程序就会了,他会做事,儿童是很开心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才能收到良好的结果。
四、对有的儿童胆小、内向应如何引导:
每个孩子的个性各异,成长环境不同,造成孩子有的怕陌生人,有的孩子天生内向,就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了解帮助不能千遍一律的对待,有的需要慢热的,还**提交,对于这样的孩子建议:
(1) 经常带孩子到孩子交友的集体场合让孩子感受到给与人交流的尽可能无形,开此之后增长社会性。
(2) 家长经常讲些有关勇敢方面的故事,让孩子听后提出问题,让防孩子思考(年龄稍大些)可结合自身应学习什么?
(3) 小孩子不敢动手做事时,家长先做示范,在做示范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跟着做,一边做一边指导,孩子开始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模仿着,胆子渐渐大了起来,在做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等待、多鼓励儿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4) 由于家长的虚荣,而忽略了儿童的自尊,独立思考,总是在有客人时,让孩子当众表演节目,对胆子小的孩子、内向的孩子有困难我们不停转换角色,改变方式:我们一起演节目家长带动下儿童自然参加;B如果有的场合有年龄小的孩子,让孩子份演哥哥或姐姐,弟弟或妹妹。因为儿童总是会关注比他小的孩子,利用儿童这种心态,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展示。
(5) 不要太多的关注儿童,而是给他宽松的自由空间,家长注意他在做什么,为他创建环境,在环境中让儿童和环境互动中更有自我。展现天真的一面。
(6) 该让孩子做什么,一定让他自己去做,不要打扰,更不要在旁边唠叨,引发儿童内心的烦燥,情绪不佳,就会影响儿童自我的操作。
五、误导儿童给在画从局起。儿童喜欢动笔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画美丽的神奇的世界,大自然,会有无穷的乐趣,而且儿童的绘画对儿童的心里发展非常的重要,幼儿到五六岁时,找的可以让儿童用自己理解的画而记录一天的活动,小学一年级日记,有的字不会写的可以画下来,这都是一种练习,绘画的画和讲解语言形式的结合。
对儿童的绘画,有正确认识,在于发展儿童的良好素质,绘画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儿童的内心世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观察、想像、创造力,同时也有利于儿童的情绪、情、自主性的发展,什么培养儿童绘画是具有其特殊的教育功能,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绘画的技巧,一技之长的角度认识儿童的绘画,因此应给不同的指导,有的孩子在绘画很有天赋,值得培养,那就得坚持不断,例如:2-3岁处于涂鸦期,3岁时为涂鸦期的巅峰,不要要求图的完整性。可能不完整;甚至有多种曲线中,在涂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涂的像人,自然就会画出眼睛、嘴巴。儿童初期有他们的突出线条的形态,98年在昆明第三幼儿园3至5岁的儿童随便画出的曲线,我问他,这是什么?他说:这是长江,很长很长,当时,我听了很感动,长江在一个3岁儿童内心地位竟然是这样的。2-3岁儿童画人的线条有他心理体例:
到3-4岁时,以画大头人物出现,人们结构却从头部开始,家长在观察儿童绘画时中以看到画的是他们生活中通过观察的,而是要引导儿童观察,人体的各部分位置,可先用布娃娃操作,甚至不能让儿童睡在地上,用来涂画下儿童的人体外形,在现在过程中引发儿童的兴趣。
六,个性问题:
(1)对儿童来说,家长绝对不能使用“偷”这个字眼。因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由于无知,根本就不懂得“偷”的概念而造成的,等于你强化,让孩子背上压力大的负担。只是儿童可能喜欢这个玩具,好奇心等原因拿了别人的东西,,或非常喜欢这个玩具,一定把玩具玩之后送回去,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带着孩子向老师说明,让孩子说道歉的语言,如果是小朋友之间的交换玩具,一定要通过老师交换着玩,之后再互换回来,对小朋友不要以别人有就一定要有,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经别人允许才可以,只要把问题说清楚,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不要养成坏毛病。
(2)有的孩子喜欢机械类型的,可以观察甚至有的拆。
这是一种探索行为的表现,我们应该爱护他,但要注意安全。记得陶行知先生当年接待了一位母子:这位母子因他孩子把他的小金手表拆开,母亲竟然很生气,并打了孩子,去请教陶先生时,陶先生说:“你把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打坏了”,从这件事上我们分析,几点有时破坏行为有的思考,一经分析,当然要教育孩子不能让他随便拆卸。倒是**准备一些材料,或旧的坏的机械的东西让他去拆。
(3)个别孩子“人来疯”是常有的事,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是向理智上引导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他分清。
4.关于儿童读古诗、学汉字,我们的古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让孩子认识,不要追求孩子能记多少,学多少汉字。而是学习的方法,不仅以古诗背诵,记多少读多少。例如学习我国的汉字,一定要从实物开始字形字义,大概念让儿童识字效率低,速度慢,不容易记忆,现在有汉字的解释说明汉字的演变过程,家长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幼儿识字,可以适当读文字作品、童话、内心的情感情绪丰富儿童自身的文化,接受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1、教育是一种态度,我们对儿童的教育,不要以具体内容局限而是把具体的东西当作载体,通过学习过程提同能力。
(2)、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一辈子受益的。
(3)、要树立尊重儿童,要有一棵童心,走进儿童内心,和儿童一起共同成长,有的还需要向儿童学习,学会倾听儿童的声音,这样才能和儿童和谐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