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频道 > 网站开发 > Web前端 >

个人对Web前端的了解

2013-03-21 
个人对Web前端的理解一直想说点什么,直到前段时间开通了博客,一直在忙忙碌碌,却不知道都忙了些什么,我需要

个人对Web前端的理解
一直想说点什么,直到前段时间开通了博客,一直在忙忙碌碌,却不知道都忙了些什么,我需要记住我走过的路,我需要了解我人生的每一步,不管是生活是技术,今天终于有时间静静的坐在电脑边,随便聊聊我对Web前端的认识和体会。

Web前端工程师是一个特别的岗位,只存在于互联网领域。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火爆,对前端工程师的需求量暴增,兵源几近枯竭。各大公司技术掌门一定都有过类似的苦恼:“招一个靠谱的前端工程师、难于上青天”。

我想,一部分原因是,当前不少入道的前端工程师大都是转行而来,毕竟,正儿八经的学校里也不会教这玩意,觉得“切页面”有啥好教的,甚至不觉得html/css是一门语言。转行这事自不必详说,大家也各自瞄准当前市场需求,造成的现象是,初级前端工程师堆成山,中高级人才却一将难求。

起初的入行者无一例外对“视觉”的关注超过了对“内容”的重视,先让页面看起来漂亮,去关注html/css,沿着“视觉呈现”的思路,继续深入下去。因此,这类人是被“视觉”所吸引,从切页面入行,着迷于结构化的html和书写工整的css,喜欢简洁优雅的UI和工整的页面设计,之后开始接触视觉特效,并使用jQuery来实现视觉特效,以此为线索,开始深入研究Dom、Bom和浏览器的渲染机制等,html/css在这些人手中就像进攻兵器,而JavaScript则更如防守的盾牌。

还有另外一群人从另一条道路接触Web前端,即工程师转行做前端,他们有较多的后台语言开发背景,从读写数据开始,渐渐触及浏览器端,接触JavaScript库,起初是在html代码上加js逻辑,后来开始涉及html和css,他们喜欢OO、逻辑清晰、结构悦目的代码,更关注界面背后的“程序语言”和数据逻辑。html/css在这些人手中则更像盾牌,而JavaScript更如进攻的兵器。

应当说这两类人是互补的,他们各自了解浏览器本质的一部分,一拨人对渲染引擎了如指掌,另一拨人则将JS引擎奉为至宝,其实任何一部分的优势发挥出来都能做出精品。大部分前端工程师都能从这两条渊源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这两类人的思维模式和观点是如此不同,以至于形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对抗,比如在某些公司,干脆将Web前端技术一分为二,“切页面的”和“写js的”。这样做看上去明确了分工提高了效率,但他对员工的职业发展带来巨大伤害。


对于很多Web前端工程师来说,初尝禁果的快感无法持续很久,就陷入一轮又一轮的迷惘,思索自己的职业规划,试图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看清自身技能的瓶颈,寻找突破。但遗憾的是,Web前端技术被广泛接纳时日尚短,没有多少励志的成功样板可供遵循。然而情况不总是这么糟,毕竟Web前端技术是一门“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系出同门,只是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崛起而被蒙上了迷雾,遮住了双眼,让我们傻傻看不清时局。

那么,如何定义Web前端技术岗位边界?Web前端技术的价值体现在何处?前端工程师的价值仅仅体现在物以稀为贵吗?前端工程师的初级、中级、高级和专家之间到底如何界定?当前“我”处在什么位置?接下来的路子应当怎样走?何谓前端技术之“道”?

第一,梳理知识架构

我们知道知识积累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先构建知识面、建立技术体系的大局观,即构建树干,然后分别深入每一个知识点,即构建枝叶,最终形成大树。第二种是先收集知识点,越多越好,最后用一根线索将这些知识点串接起来,同样形成大树。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科班秀才,第二种方法则更适合转行作前端的人,即实践先行,理论升华在后。比如对“IE6怪异模式“这条线索来说,要首先将遇到的IE6下的样式bug收集起来,每个bug都力争写一个简单的demo复现之,等到你收集到第100个bug的时候,再笨的人都能看出一些规律,这时就会自然的理解IE的hasLayout、BFC和各种bug的原因、你就成为了IE6的hack专家了,当你成为100个知识线索的专家的时候,你已经可以称得上“资深”的水平了。我们知道,10个人中有9个是坚持不下来的,他们会以项目忙等各种理由万般推托,将自己硬生生的限制在草根一族,坐等被淘汰。所以,对于立志作前端的人来说,这种点滴积累和梳理知识非常重要。


第二,分解目标

将手头的工作分解为几部分来看待,1,基本技能,2,项目经验,3,沟通能力,4,主动性和影响力。想清楚做一件事情你想在哪方面得到历练,比如,我之前在作第一次875常规性重构的时候(正好是一次视觉和交互上的全新设计),我清楚的明白这次重构的目的是锻炼自己在架构准富应用时的模块解偶能力,寻找在其他项目中架构的共通之处,所以我宁愿加班或花更多精力做这个事情,当然更没打算向业务方多解释什么,这件事情对我来说纯粹是技能的锻炼。而经过这一次重构之后,我意外的发现对业务的理解更透彻深入、更清晰的把握用户体验上的瓶颈所在。如果一开始就把这次常规改版当成一个普通的项目按部就班的做,我只能说,你也能按时完成项目,按时发布,但真真浪费了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项目总结时也难有“动心忍性”的体会。

所以,每个项目的每个事情都应当认真对待,甚至要超出认真的对待,想清楚做好每件事对于自己哪方面有所提升?哪怕是一个bug的解决,即便不是自己的问题也不要草草踢出去了事,而是分析出问题原因,给出方案,有目的involve各方知晓……,正规的对待每个不起眼的小事,时间久了历练了心智,心有城府自然淡定万倍,而这种淡定的气场对身边浮躁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震慑和疗伤,影响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第三,作分享

有心的人一定要逼着自己做分享,而且要做好。首先,自己了解的知识不叫掌握,只有理解并表达出来能让别人理解才叫掌握,比如如果你解释不清楚hasLayout,多半说明自己没理解,如果你搞不懂双飞翼的使用场景,可能真的不知道布局的核心要素。再者,作分享绝对锻炼知识点的提炼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作为工程师不知道多少次和强硬的需求方pk,被击败的一塌糊涂。也反映出工程师很难提炼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技术要点表述清楚。而做ppt和分享正是锻炼这种能力,将自己的观点提炼出要点和线索,分享次数多了,自然熟能生巧,档次也再慢慢提高。


勤于思考,轻装上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发掘问题所在,实打实的解决(潜在)问题,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能力。热爱你的工作。热爱跨浏览器开发带来的挑战、热爱互联网技术的种种异端,热爱业内的同行,热爱你的工 具。互联网发展太快了,如果你不热爱它的话,不可能跟上它的步伐。这意味着你必须多阅读,多动手,保证自己的才能与日俱增。下了班也不能闲着,要做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事儿。可以参与一些开源软件的开发,读读好书,看看牛人的博客。经常参加一些会议,看看别人都在干什么。要想让自己快速成长,有很多事儿可以去做,而且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1楼laifu_ma5天前 22:39
“初级***工程师堆成山,中高级人才却一将难求“现象确实严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