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科普:16个极具误导性的屏幕参数
有逛大家电商场经验的朋友应该有遇到这些情况:无论我们买高清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屏幕参数都是一大卖点。但行业标准的不一,商家利益的驱使,造成这些标准非常混乱,用户常被各种参数误导,很难分清屏幕品质好坏;下面著名显屏科技公司DisplayMate董事长Dr. Raymond Soneira博士将给大家介绍下具体的16项屏幕参数,不但从此不再被坑,还能学会坑别人。
屏幕尺寸
这是所有参数里最直观的,屏幕的尺寸就是对角线的长度。但实际这个参数并不能告诉你实际屏幕大小。用户最关心的是实用面积(老潘),即长*宽。而对角线长度一点的变化都会影响很大的可视面积。对比两块不同尺寸的屏幕大小最好取对角尺寸的平方。比如一台7寸的平板还不没有10寸平板的一半大(7*7=49,10*10=100)。而屏幕面积还受高宽比影响,对角线长度相同的前提下,高宽比较低的屏幕面积较大,同样是10寸的平板,4:3的就要比16:9的大12%。如果你算术不好,可以直接看产品彩页上的高宽数据来计算。
16:9还是4:3
这个大家看得最多的两组数字实际就是屏幕宽度除以高度的比例,我们可以用它来判断屏幕的大致形状。可以直接的比例数字显示(像标题那样的),也可以直接给个结果,16:9就是1.78。也可以用水平像素除以垂直像素,1920/1080同样是1.78。16:9是高清电视的标准,也是所谓的宽屏。而大部分的影院里的屏幕是远大于这个比例的,所以你用这样的屏幕观赏高清影片时,你会看到屏幕上下各有黑边,适应屏幕的实际可视面积和分辨率。另外一个常见的屏幕高宽比是4 : 3,也作1.33。这一比例更接近我们常用的纸质文档的长宽比,因此也就更适合阅读文本文档,而不是宽屏影片。iPad的屏幕高宽比即为4 : 3,而iPhone的屏幕则为3 : 2。其他常见的高宽比有5 : 3(1.67)和16 : 10(1.6)等。
PPI(Pixels Per Inch)
自从乔帮主提出了“视网膜”这个概念后,很多“专家”就开始讨论PPI这个参数,但这也是最坑爹的参数,包括帮主的解释也是存在误导的。PPI高的屏幕确实使屏幕更细腻,但决定因素还是你的视力和你与屏幕的距离,PPI并非是判断视网膜的标准,iPhone4达到326PPI,是按照人们使用手机大约30公分的距离计算的。笔记本或平板电脑通常在四五十公分,那么215PPI也足够了。电视机的距离更远,所以现在1920×1080的高清电视已经能达到苹果“视网膜”的标准了。
色域
色域通常理解为屏幕可显示的色彩范围。不少人认为色域越广屏幕越好,如果你想在屏幕上看到色彩还原度高的图像,你的屏幕色域需要和内容相匹配,最好是标准色域(sRGB / Rec.709)。屏幕色域大于内容,会造成过分渲染,屏幕色域过窄,便会掉色。总的来说色域稍窄的屏幕显示效果会好于色域过广的,大部分的LCD会小于标准色域,OLED的色域都偏大,有用过HTC的同学应该体会很深,早期的HTC几乎清一色OLED,后因产能不足都转成LCD了。
NTSC 色域
有一些显示器的参数表和评测中会出现NTSC色域的参数,而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屏幕的生产商或评测员已经out了。NTSC色域标准是在1953年制定的,并且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过时了。其实这一标准从来没有成为过真正的色域标准,因为即使在当时,也没有任何电视机达到过这个标准。而在现在,使用NTSC来代替当前的sRGB / Rec.709更是荒谬了。
1600万色
对于大多数的高清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和显示器来说,1600万色这个参数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其实这并不意味着你能看到这么多颜色,1600万色只是指这款产品可以支持1600万种由红、绿、蓝三原色的最高可能性组合。这三原色中每种可以有256阶亮度,三种合并就能产生1670万种组合,但这并不是你在屏幕上可以看到的颜色数。这1600多万种组合中有很多重复:纯红就有256种。并不是所有的屏幕都支持1600万色,有时你可以在屏幕参数表上看到262,144色这样的数据。而那些声称支持1600万色的屏幕也无法直接生成这么多颜色,在后面我们会进一步介绍关于18位色和24位色。
亿万色
和上面说的原理一样,万亿种颜色并非表示这块屏幕的色域就有这么多,只是表示内在的组合可以有这么多。在屏幕内部的数据处理中可以使用1024级以上的亮度,当你把这三种颜色相乘,既可以得到上万上亿的颜色组合,这听起来很赞,但又是个骗局。大多数电子消费类屏幕只有256级亮度,对于大多数屏幕来说能否保证准确的显示着256级都成问题,1024实在太遥远了(而屏幕还会有瑕疵,就是我们常谈的亮点或者还原度)。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个彩页上印着亿万级别的颜色,那只是个市场营销的手段罢了。
18位和24位与增递色
正如上文所说,所谓1600万色显示只不过是红绿蓝三原色的最大组合数。1600万色意味着每种颜色需要有256阶亮度,转换成二进制的话就需要八位数字。而三原色各需要八位数字,加起来就是24位。这就是你在某些产品上会看到的“24-bits”。一些较低端的屏幕只能产生64阶,也就是每种颜色6位数字,三种颜色加起来是18-bits。这就是所谓的18位色,最多可产生262144种颜色。但64阶亮度可以产生的颜色数太少,原本需要颜色平滑的图片(天空或人脸)上出现明显的不连续色带,这一现象被称作假轮廓(false contouring)。而常用的弥补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空间增递色,即用相邻的几个像素来产生过渡色,但这种方法会降低图像的锐度;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快速变换某一像素的颜色来产生过渡色,而这一方法的缺点是可能会产生明显的闪烁。温馨提醒:有些只能产生26万色的18位屏幕会通过递增色来冒充1600万色的24位屏幕,当你靠近屏幕观察,颜色增递现象是可以看到的。
170度可视角
包括高清电视在内的许多数码产品的屏幕参数表上都会标注可视角度参数,但这也是一个坑爹的玩意。标准非常模糊的只是说用户从屏幕上看到的舒适图像的质量保障最大范围。170度的可视角度意味着左右各90度中有85度是可视的。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是从极端的5度范围内看屏幕,都能保障完美的画面。这是非常具有误导性的,定义中所谓的最大可视角度是指屏幕对比度降至10的位置。而这只是正常屏幕对比度的1%还不到,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图像质量根本没有保障。对于几乎所有的屏幕来说,从正中间甜点以外的任何角度观看,图像质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例如,30度观察高端IPS LCD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都会下降50%。而在其他LCD显示器上,偏差15度就会有明显的色差。所以,可视角度的概念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在移动设备屏幕测试和高清电视屏幕测试中,客观地测量了不同屏幕的可视角度。而选购时最好还是亲自从不同角度观看静态图片,看一下屏幕在不同的角度下怎么变化的。
对比度
对比度指的是一幅图像中明暗区域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间不同亮度层级的测量,差异范围越大代表对比越大,差异范围越小代表对比越小。对比度通俗的说就是屏幕在暗亮度的情况下显示效果。这项数据是在暗室中测量的,如果你经常在较暗的环境中看电影,那就要重点关注这项数据。但如果你是白天观看电影,或者只是观看普通电视节目和体育比赛(这些节目几乎没有较暗的画面),那便无所谓对比度了。移动设备屏幕的真正对比度至少要有500,而好的高清电视LCD至少应该有1500。电影控的标准则是拥有4000对比度的等离子电视,或者他们正期待拥有更高对比度的OLED高清电视。
动态和百万对比度
这又是一个唬人的数据。一些平面的对比度从两万飙升到百万不等,除非这是OLED,其他的屏幕是做不到的,是一个假冒的动态对比度。“动态”这个词不是经常出现。这个数据定义是一张图片上最亮处的最大亮度与另一张图片上最暗处的最低亮度的比值,根本就不是同一张图片,所以没有意义的。如果商家不标明“动态”,迷惑性太大了。真正的对比度是你从一张图片上可以看到的效果。顶级的LCD屏幕的真正对比度大概为2000,等离子屏幕的对比度大概为5000。所以当你看到任何远高于这个数值的对比度时,就直接忽略它吧,还是噱头而已。而OLED屏幕的对比度则都是50000以上的。
响应时间
这是另外一个在销售中被夸大的参数。所谓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回复)。常说的25ms、16ms就是指的这个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当视频中物体位移过快时,标准视频内容的帧速是每秒60帧,换句话说,就是每17毫秒就会有一帧画面通过。而响应时间表示的就是屏幕的反应速度,通常以毫秒为单位。为了得到清晰的画面,屏幕制造商需要将屏幕响应时间降至17毫秒以下。这里硬件的技术投入了不少精力,但同时也用了不少营销手段来忽悠消费者。你在广告中能看到从8毫秒到4毫秒甚至1毫秒的响应时间,在使用高速摄影技术时,我们发现大部分屏幕的真正响应时间要远高于30毫秒。所以响应时间还是一个营销手段……
LED电视和屏幕
这是一个神奇的参数,市面上从来没有任何LED电视或消费级LED屏幕面世过。真正的LED屏幕只有那种大型户外广告牌。而那些被作为LED电视与屏幕销售的产品不过是LCD屏幕,它采用LED作背光源,仅此而已,非常误导消费者。
原则上最大亮度当然是越高越好。但人们在实际使用中经常会将屏幕亮度设得过高,这样不仅会导致视力疲劳,还会浪费电并影响电池续航时间。不同环境光照下需要不同的最佳亮度。许多屏幕都有自动调节亮度的功能,但实际用处不大。只有在很明亮的环境下你才需要很高的屏幕亮度。但在这些环境中,屏幕反光的影响要比屏幕亮度更大。反光时基本就看不见了,你只能看到自己的脸和你身后的区域。这样的反光非常影响用户体验。
刚刚谈到的对比度是在一个暗室环境下测试的,随着环境光的增强,屏幕反射使得对比度越来越不重要。所以我们对高光环境下对比度的标准作了从新定义。这是基于亮度和反射实验的测量,准确的说是屏幕在高光环境下的运行标准。这个标准包括对比度、实验室测量、9款平板和智能手机在40000lux(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照度)下的屏幕截图。
许多显示屏在规格表上都有标识放炫光和防反光的特性,但这大多数都是各很虚的声明。这项测试是一个三合一的在平板和智能手机上综合反射方案。对屏幕的反射做了一个客观的测量,上面的那个标准也很好标明了这些屏幕是如何在40000个勒克斯光度下的表现。
洋洋洒洒一堆参数,大家有给哪些忽悠过呢?
via gizmo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