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频道 > 其他教程 > 其他相关 >

孔子眼中的孝心(转载)

2012-08-29 
孔子眼中的孝道(转载)孔子眼中的孝道(转载) 2010年11月22日  孔子眼中的孝道  在《论语》中,孔子和其弟子们

孔子眼中的孝道(转载)

孔子眼中的孝道(转载)
2010年11月22日
  孔子眼中的孝道
  在《论语》中,孔子和其弟子们多次谈到何谓孝与孝道,这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孝”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启发。
  第一种是“无违”,即不违反礼制。孟懿子问孝,孔子说“无违”,何谓无违?孔子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就是说,从父母的生到死,都要遵循礼制礼仪。父母在世的时候,按照礼制侍奉他们;父母死后,按照礼制埋葬他们,祭祀他们。《礼记??祭义第二十四》中说:“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丧则观其哀,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父母健在时,如何依照礼侍奉呢?譬如,《礼记??曲礼上第一》中记载,“父母在,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不许友以死”,就是说,不能为了朋友而报仇导致自己死亡,父母亲在而以身许人,是有忘父母亲之心;亲在而不把财产交给父母,自己私下留下,就是有离亲之心。所以,都不是孝子所为。再如:“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父之执即父之朋友,对待父亲的朋友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再比如:“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出门必须告知父母,回家必须面见父母,外出游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地方,学习必须心有杂念,专心致志。“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父母去世后,按照《礼记??祭义第二十四》之要求,“祭之日,入室,悠然见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也就是说,入庙室,仿佛看见父母之位就如见亲在神位;周旋出户,肃然听到父母亲的容声;出户而听,则听到父母之叹息之音。《礼记??问丧第三十五》说:“亲始死,笄斯徒跣(披头散发、赤足),交手哭。恻怛(悲苦)之心,痛疾之意。伤肾乾肝焦肺,水浆不如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
  第二种是担忧父母之疾。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也就是说,对父母,要特别担忧他们的疾病。时常担心父母是否有疾病,就会经常打打电话,问寒问暖,或常回家看看,探视父母,以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以此加以小心孝敬父母,这不就是孝吗?现在不是也有好多人,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年龄,也不知道父母身体状况怎样,有无病灾,只是一味地向父母索取。
  第三种是尊敬父母。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今天的孝,就是能够养父母,供应衣食,物质上不缺乏,经济上使父母不缺钱,孔子说,这难道就是孝吗?如果仅仅能够做到物质上有保障,那么饲养犬马之类的动物不也如此吗?如果做子女的,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一片敬心,那么这与饲养犬马之类的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孔子这里强调的孝是对父母的尊敬之心。一位犹太经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给父亲吃肥嫩的鸡肉,却下了地狱;另一个人把磨套到父亲的身上,让父亲替他推磨,却上了天堂。第一人怎样回事?他把美味的鸡肉给父亲吃,却粗暴地对父亲说:“老家伙,你好好地吃吧,像狗那样去咬吧、啃吧!”因此,虽然他给父亲吃鸡肉,却只能下地狱。第二人的情形是,他正在磨坊里磨面粉,差役来了,要把父亲带走去服劳役。他对父亲说:“父亲,你来替我磨面粉吧。如果在劳役中受到羞辱,应该由我来承担,而不是你;要是被挨打,应该由我来承受,而不是你。”因此,尽管他把磨套在了年迈的父亲身上,却上了天堂。
  第四种是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孝敬父母,难在对父母始终和颜悦色,往往给父母摔脸色。《礼记??祭义第二十四》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钱穆认为:“人之面色,即内心之真情流露,色难仍是心难。”所以,孔子说:有事情,年轻人去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了吗?不是,必须对父母和颜悦色,心平气和,让父母真正感到你是处于内心的欢喜,而不是勉强的或者装出来的。只有和颜悦色,父母才感到温暖。现今有些做子女的,不是啃老,就是拿父母当出气筒,这哪是孝啊?所以《礼记??内则第十二》中说:如何养老呢?要做到“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第五种尽谏不从,劳而无怨。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这里虽然没有谈到“孝”,但我还是把它归为孝道之中。因为侍奉父母时,父母难免有过错,父母有过错,做子女的应当及时规劝,即使父母对自己的意见不从,还是恭敬侍奉,不违背冒犯父母,看机会再规劝,如此这般操劳,也不埋怨父母,这种行为仍然属于孝,而且是大孝。难道明明知道父母有过错,也不规劝,任由发展,就是孝吗?这不是孝,而是对父母的害。
  如果一个人做到上述五种孝,那么就可以说遵从孝道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