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时候,我在甘肃探亲。
那是一个慵懒的下午,孩子上学去了。依照西北人午睡的习惯,我和两位老人都在午睡。突然,“向前向前向前”的手机铃声惊雷一样在耳边炸响。“你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你家怎么样老人怎么样?”来人的问话急促地省却了标点。我还没有完全从睡意中清醒过来,对这个冒失鬼的打扰有些不耐烦。我说:“什么什么呀?地震了?还是着火了?”“地——震——啦——”电话那头的长声有些喊。我越发地不耐烦:“别闹!睡觉呢,一家人都。”“谁跟你闹了?真的地震了。是大地震!你们家没事吧?你和老人都没事吧?”我有些醒了,但是颇不以为然:“没事儿。我们这儿是地震带,三级两级的地震常常有。有时有震感,有时没震感。不值得大惊小怪。”电话那头说:“没事儿就好。这次不一样,是大地震。快看电视吧。”然后挂断了。
我慢慢放下电话,伸懒腰、搓脸、找眼镜戴。再慢慢地起床、整理卧具、走出卧室。这期间又有三四个电话打了进来。“布谷布谷”的短信提示音更是不绝于耳。问话是一样的急促、言语是一样的关怀、心情是一样的殷切。我打开了电视机。
天哪……
从那时起,“向前向前向前——”“布谷布谷”“向前向前向前——”“布谷布谷”,我的手机从来没有像那段时间那样忙碌过。所有的问候全部来自几千千米之外。有平时关系很好的,有一般的,有没少吵架的,有平时见面都不多说话的。而且,据我所知,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平时在话费方面是很注意厉行节约的,即使是“稀烂贱”的市话通知费。而这可是长途啊,是跨越千山万水的长话。
“谢谢!我很好。我八十多岁的老父老母也很好。我们全家都很好。我们这儿其实离震中并不远,但是我们和震中之间隔着个祁连山。我估计是山把地皮压住了,所以我们居然没有震感”。我在手机里设置了这样一条既可笑又无知的短信模板,无论谁来了短信,我都这样回复过去。意思是要表达我轻松愉快的假日心情。
可我又如何能够轻松得了?!
那一声声的问候,一捧捧的祝愿,一丝丝的情谊,一缕缕的呼唤,虽然远隔万水千山,却是那样地让人感到温暖。“布谷布谷,向前向前”,手机的每一次震动,都昭示着有人与我心手相牵。
在灾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一家。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贵贱。穷人与富人同行,少年与老人携手,平民与权贵共趋,恩人与仇人并肩。亲情在那一刻被放大成了压倒一切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令全世界动容的习惯。
有了这样的习惯,那个假期,置身于千里之外的我,是幸福的。有了这样的习惯,我想,置身于四川重灾区的幸存者,在这个风声紧雨雪骤的冬天也应该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