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2016年考研(微博)初试正式开考。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2016年考研的报考人数为177万人,比2015年增长7%,打破了2014 年及2015年报考人数两连降的势头。
经济下行、就业难让考研浪潮再次来临,媒体的分析不是没道理。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结构,“万众创业”、进民企、考公务员(微博)、靠研究生各占相当比例。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与其说考研是追随兴趣增长学识,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就 业手段”。而考公务员与考研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当有限,一是创造不了新的就业岗位,二是滋生一批“考试大军”,今年考不上明年考,或是造就一批“推迟就业 大军”,在学校一晃3年再就业,可是3年之后就好就业吗?
读研(微博)成“就业谋生”手段,很大程度在为办学不力的普通高校和一以贯之的应试教育埋单。有不少普通本科院校,把毕业生考研成功率作为办学成绩,学生一入学即 被灌输“一定要考研”理念,如果考研不成功,差不多在这样的高校“一无所得”;而应试教育让识记上更有优势的女生更容易“脱颖而出”,高校里通过考试”证 明优秀”的学生,不通过公务员考试、考研,何以显示“自身的优秀”?其实只是学校麻痹自身之外,对自己的加倍麻痹。
考研成为“就业手段”,意味着不再是“寒门逆袭之路”。中国现今高等教育,在寒门学子和富二代官二代之间形成区隔,前者“为潮流而学”,后者”为兴趣而 学”。同样是考研,笔者所知的家境殷实的学生,要么不考研,要么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校。而寒门学子奔着所谓“最热门最有钱途的专业”,不问自己兴趣特长 所在,到头来还是要与同类人撞车互抢饭碗,因为所谓的“最热门最有钱途”,往往是信息占有不足者的陷阱。
每一次考研浪潮和公考热的背后,是一群不知自身兴趣所在、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大学生。如果上大学还当成中小学(微博)教育的延续,除了考试一无所长,对丰富多彩的外 面世界充满恐惧,除了考研参加公考还能干什么?而考研、考公恰成学校、学生“不务实教育”的遮羞布,反正专业没特色与社会脱节都不要紧,不是还有考研、考 公嘛?不知自身兴趣特长、与带有欺骗性的社会大潮随波逐流,正成为贫家学生在教育场上贫上加贫的原因。看看王思聪,何以一个很难说在文化课学习上多用工的 富二代,在投资领域如鱼得水?人家是真正在为兴趣而学习。
每一次考研浪潮都让未来承压。一群迷茫惘然不知除了考研考公还能干什么的大学生,通过考研看到了“虚妄的希望”,那么3年以后呢? 既然迟早要就业,既然要养家糊口,如果把读研作为暂时的就业手段,早些面对总归要好的多,还有那些办学不力的普通高校,还是多想想转型做好特色专业,别再 拿考研成功率麻痹寒门学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