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系列报道《高考新政下一线教师的困惑》刊发后,在业界引起关注和反响。昨天,在市教委举行的高考改革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的五到十年是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最有利的时期,机会总是比挑战和风险多,要利用这个时间点把改革试验走通。申城各高中在走班上正进行多种探索和尝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明年,高考改革后的首届“新高一”将迎来第一场地理等级考。负责人透露,本市地理等级考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出台,届时将组织教研员和老师开展培训。
高中建教学联盟让老师“走校”
从本学期开始,本市高中高二年级全面推行“走班制”,在新老高考方案过渡期,合格考、等级考和加一考三者并存,学校将要面对的是三类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因此师资的缺口显然存在。为了缓解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昨天的座谈会上,桃浦中学校长夏青介绍,桃浦教育联合体内的六所学校组建了一个高中段的教学联盟,通过借调老师临时补位,有效缓解了燃眉之急。
“比如我们学校物理学科老师比较紧缺,我们就从联合体内的另一所学校借了一位老师,实现了师资共享。”夏青说,学校开设了18种课程组合,供学生选课走班。走班前,学校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学生中组织了三次问卷调查,提高匹配度。
18种课程组合开班后,目前,有序的微调仍在进行中。有些害怕理化的学生盲目地选择了生物,以为生物会容易学;有些畏惧背诵的学生放弃了文科,选择了理科,却发现高二理科也不好学……这都让一些学生提出了换班学习的要求。“听取学生意见后,老师们为学生进行了分析,以及相关的心理辅导和学习激励等,在充分的思想教育工作后,学生仍提出换课要求的,学校统一在期中和期末进行了微调。”夏青说。
各校走班“渐入佳境”
据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倪志刚介绍,该区高中的走班大致分三种模式:全校流动走班,班级组合式走班和相对固定走班。在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共有4个班,考虑到师资情况和理工科特色,学校目前开出了10种组合模式供学生走班。地理是该校的优势学科,目前,高二年级中有85%的学生选择了地理。“现在,一些好学校的物理和化学高材生都来跟我们‘抢跑道’。因此,我们也在为学生和家长做优劣势分析,帮助学生更客观地做选择。”该校副校长王村丽说。
目前,不少高中的走班已“渐入佳境”。但难免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王村丽举例说,前不久,该校有一位高二学生发水痘,根据要求进行隔离,当走班后,很多班都跟他有关,这也意味着所有的选课走班都要停止。“这以前从未发生过,水痘疫情扇一扇翅膀,我们的选课走班全部要走样。”她说。
高考新政推出后,小学科教师变得异常抢手,在一些普通高中,还要“严防死守”一些市级和区级示范性高中来“挖角”。“尽管我们已经格外小心,但最终还是流失了一位有10年教龄的生物教师。”夏青说,学校近期也在加强师资储备,吸引年轻教师,同时聘请专家进行指导,适应教学的新要求。
高考改革也在倒逼不同类型的高中关注各自学科设置的完整性。“学校在3+1的老高考中,几乎没有学生选考历史,因此,学校多年来未开设历史加一学科。”实行“六选三”后,学校也在努力培养和引进历史老师,以适应未来等级考的教学要求。王村丽说。
在最有利的大环境下主动改革
对于高考新政下一线老师的困惑,昨天,市教委基教处相关负责人为老师们鼓劲。他分析说,我们正在进行真正的深度改革,最近的五到十年是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有利时期——高中生源数量处于低谷,而高考录取率保持不变,2016年上海高考取消一二本之分,高水平大学进行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等,在诸多宏观政策的配套下,高中迎来了最好的改革机遇。
“我们在最有利的大环境下,主动而为,做出了正向改革。应该看到,机会总是多过挑战和风险的,高中学校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个最有利的时间点把改革试验走通。”该负责人说,在走班大规模推行初期,不同层面的学校确实遇到了不少难处,不过,一旦从原有的模式中走出来,形成比较完整的走班模式后,就会变得稳定和顺畅。
此外,他也呼吁要增加高中的资源配置,比如师资的引入和共享,学科教室的配备等。“原来一个班40个人,在分层走班的新背景下,一个班可能只有20多个人,总体资源投入的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该负责人表示,教育系统内部将要加强市、区级层面专业性的教研指导,以及学生和家长的学习和生涯规划指导等。
该负责人还透露,本市地理等级考的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出台,届时,将组织相应学科教研员和老师开展培训。“我们将向有关老师介绍未来考试的方式和命题指导意见等。今后,各等级考学科都将出台类似的指导意见,并对一线老师开展专业性的指导,以减少老师的焦虑。”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