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化名)是一位90后,在一家软件公司做开发工作,月薪过万,同时,他还是浙江大学(微博)在读研(微博)究生。可以说,他很优秀。
但小张的妈妈乔阿姨却忧心忡忡——儿子的另一个身份是间歇性精神病患者,一发病就去办信用卡疯狂消费,拦都拦不住。无奈,乔阿姨求银行将儿子列入黑名单,却遭到拒绝。
欠银行的钱还不上了,银行决定起诉,乔阿姨决定应诉:“因为我们觉得银行这么做不合理。”
乔阿姨的要求很简单:一是银行今后不能再给精神病患者办理信用卡,或只能在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才能办理;二是停止计算复利,协商解决问题。
心病惹出“心病”
2007年,小张被查出患有一种叫作“双相情感”的精神病。“发病时和不发病时完全是两个人。”乔阿姨说。
今年8月份,乔阿姨突然联系不上小张了,连续几天失联后,乔阿姨向杭州警方报案。
警方很快找到了小张,他没有失踪,只是手机丢了。
乔阿姨帮小张补办了手机卡后,心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很多银行打来电话,催小张还款。乔阿姨猛然回想起了4年前发生过的事情。
4年前,小张发病,办了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并在发病中疯狂购物,每张信用卡都欠下了很多钱。为了把欠银行的钱还上,乔阿姨把在东莞打工买的房子卖了,用部分卖房款还清了小张欠下的8.5万元银行欠款。
“关键我们也不知道他买了什么,他自己都不知道,反正买了以后就很大方地送给了朋友……”乔阿姨得知小张又发病了,就把他送去治疗了。
这次,小张光到期的银行欠款就有4万多元,没到期的还有不少,这笔钱成了乔阿姨的“心病”,直叫她愁白了头。
上不了的黑名单
乔阿姨家的条件并不好,夫妻俩都是下岗工人,小张这些年的治疗也都是自费。如今,小张被接回江西上饶治疗,一个月也要5000元费用,经济颇为紧张。
更令乔阿姨紧张的是,万一过几年,家里再也还不上银行的钱,小张岂不是要闯大祸?
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乔阿姨找到了银行,希望银行能把儿子列入黑名单,不再为他办理信用卡。
“可每家银行都表示没法操作。有几家银行表示只能保证以后不在已开卡分行再次办卡,但却管不了没办过卡的分行。”乔阿姨感到愤怒又无奈。
是不是可以趁小张没发病时带他去注销信用卡呢?这个办法不管用。乔阿姨说,只要病发,小张就会主动去办卡,根本管不住,而且一发病就玩失踪,然后在另一个城市出现,被当地警方送回。而乔阿姨和丈夫为了生计,还得打工,不能时刻陪在儿子身边。
一边是儿子间歇性发病,一边是自己无法长期监管,另一边是银行不能将儿子列入黑名单,这个死局让乔阿姨感到绝望。
“他考上了浙大(微博)研究生,今年就差一篇论文就毕业了,可惜如今……”乔阿姨叹了口气,“他住院时希望我们能给他送纸笔给他,让他完成毕业论文,但是医院不同意,怕他发病伤到人……”
相关报道:
如今,乔阿姨只能将小张拴在自己身边,但银行问题却仍是她心头的结:“我们不想再欠钱了,我们愿意被列入黑名单,为什么银行就不肯呢?”
乔阿姨的心结有没有办法解?弄清楚下面三个问题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1、银行一般如何处理小张这样的情况?
记者咨询了小张办过卡的多家银行,各家银行对这一问题答复不一。
招商银行称,银行本没有设置黑名单,无法满足乔阿姨要求,但个人办卡需要身份证件,乔阿姨可以通过代为保管小张身份证件控制其办卡行为。
交通银行称,乔阿姨可以出示小张精神病史证明或无能力偿还欠款证明,由她或丈夫作为监护人签字并传真给银行,银行可以在系统中注明该信息,有效阻止小张办卡。
中信银行对此问题未予表态。
2、主动要求被列入黑名单是否靠谱?
银行无法将小张列入黑名单,另一面,乔阿姨主动要求将儿子列入银行黑名单的做法也不妥当。
浙杭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郑舒木律师表示,他不赞成乔阿姨的做法,因为这么做会影响到小张日后的个人信用问题。
郑律师认为,银行应该出台人性化规定,对于特殊人群应有针对性办法,帮助维护监护人的监管职能。
3、治病断根这条路难走吗?
归根结底,乔阿姨的“心病”是小张的“双相情感”引起的,那么,能不能通过治病从根上断绝问题的一再发生呢?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陈致宇介绍,“双相情感”的全称是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在很多人身上都体现为精神亢奋、精力旺盛、易激怒,一旦受到挫折,又容易出现意志消退、情绪低落。
陈主任治疗过很多类似病例。“不能说他们处于幻觉中,只是精神已经处于极其兴奋的状态。”陈主任指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思维并不糊涂,甚至是清晰的。
同时,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只要遵医嘱,坚持按时服药,患者的情绪和精神能够基本与常人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