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资讯 >

交大材料系博士转行说相声|上海交通大学|相声|博士_新浪教育_新浪网

2015-11-12 
  在知乎“那些名校出身却不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都做了怎样的选择?”这个问题条目下,获点赞数最高的是这样一个

  在知乎“那些名校出身却不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都做了怎样的选择?”这个问题条目下,获点赞数最高的是这样一个答案:

  “表哥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系,从本科读到博士。给各位一百次机会,你们都猜不到他现在在干啥。

  他现在在说相声。”

  这位现在说相声的交大博士,还写了一本书:

目录是这样的:

  第五单元 第二公式

  第17讲 单包袱的亮深差

  第18讲 深度

  第19讲 亮度

  第20讲 特殊亮度项与第二公式

  第六单元 最佳对比度

  第21讲 新包袱的明快感

  第22讲 递进度和密集度

  第23讲 对比度与过隙

  第24讲 过盈与最佳对比度

  这个回答目前获得了近9000次赞,而帖中的主人公——用有限元理论(注:有限元是数学术语,求解时对整个问题区域进行划分,每个子区域都成为 简单的单元,这种方法称作有限单元法,简称有限元)写相声理论的李宏烨,2003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微博)机械系,今年7月材料系博士毕业,放弃了此前学习研究了十二年的工科专业,办起了自己的相声社。

  在读博士以前,从没想过转行

  “要不是读了这个博士,我也不可能去搞相声。”李宏烨说。

  李宏烨2003年入学后即加入交大相声协会,做得很成功,也当过会长。不断升学读硕读博,他一直没有离开协会。不过,在读博之前,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把相声变成自己的职业。

  然而,在读博士期间,由于对课题有一些分歧意见,李宏烨在家赋闲了近两年,不管科研的事,只负责带孩子、写相声、为相声协会排演出。

  直到博四,老师说是不是得开题了,他才重新拾起毕业论文。

  绕了几年圈子,29岁的李宏烨终于在读博第六年拿到博士学位。

  书念得不顺,另一边,作为“副业”的相声却做得越来越好。2014年5月,李宏烨他们原创的相声剧《学长》在交大进行专场演出。1500人的场子,149分钟的演出,观众笑了913次。后来上海曲艺家协会还专门为这部相声剧开了场研讨会。

  此前,李宏烨他们也曾做过商业化的尝试。2012年,相声协会在兰心大戏院举办了专场演出,成本3万,票房收回2万9,勉强打平。而此次《学长》的火爆场面,终于让李宏烨起了转行的念头。

《学长》海报和剧照

  而且让他“有底气”的是,他“懂理论”。

  2009年,李宏烨和(学妹变成的)妻子兼搭档郑钰出版了他们的第一本书《校园相声学》,2012年出版了第二本《相声的有限元》。

  最初写书的动机并不单纯是研究相声,更多是“较劲”。

  “比如你上班,有些同事你可看不上了,特别是写的东西可差了,但是领导很喜欢他,跟他说哎你很不错,去写本书吧。你什么心情?正这个时候,我爸跟我说,他们天津大学(微博)有个学生特别厉害,写了本书。我爸说别人厉害不是我厉害,我觉得心情很不好,所以我就决定写本书。”

  那是2006年,李宏烨大三,时任会长的他带领交大相声协会主办了一台《Dong十三楼》相声剧,反响热烈,在最近那个知乎贴里,还有评论提到 当年这部剧。李宏烨一战成名,“在交大这算是最大规模的活动了。在学校里的名气也挺大,协会里说话大家都服,就心高气傲,心里不太平静,决定要写书。”

  但其实并不知道要怎么写。李宏烨便把协会演过的相声录像拿来听,“每个剧听两百多遍。一边放着相声,一边点个扫雷,反复听,就总结出来一些东西。”

李宏烨和妻子兼搭档郑钰

  他那时总结出两条规律,也构成了后来《校园相声学》和《相声的有限元》这两本书的理论基础,一个是“对比度”,一个是“搞笑机理”。

  他将一个相声分为若干单元(“有限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主包袱。所谓对比度,就是从单元起始,到观众开始笑,这个时间和整个单元时间的比 例。这个比例如果大于0.35,说明节奏较慢,进入包袱的时间过长,包袱抖完,观众没笑够,话题就结束了,他用工程学术语形容为“过隙”;相反,如果小于0.35,就说明笑过了,后面拖了太长还没有结束,是为“过盈”,这时观众就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

  另一个所谓的“搞笑机理”,就是为什么能够使观众发笑的内在机制。李宏烨最初把所有的搞笑机理都总结为“逻辑错误”,所有的原因都可以用逻辑上 的错误来解释,“但这样写一点价值都没有”,于是再细化,到了《相声的有限元》里,逻辑搞笑机理被细化为:直刨、强词夺理、欲擒故纵、虚张声势、意刨、逻辑错误等几种。

  “博士”是光环,也是束缚

  “从博士转做相声,肯定人们的感觉都是‘哎呀可惜了’。如果我做一份专业相关的工作,把国外技术国产化,每年拿20多万的年薪。但也只有这些,我对科技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和变化。我做不了改变。假如我在科技界创业,我也来搞原创,投入的成本比现在大太多。现在我舍弃了这样一份工作,把时间成本和机 会成本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个事值多少钱我也不知道。”

  让李宏烨觉得幸运的是,他没有面对太多来自家庭的压力。他的父亲是天津大学的教师,家境小康,在自费出版第一本书时,4万多的出版费还是来源于 父母的资助。“我跟我爸说,你会想到吗,我这样的人去走文学路。他说他觉得高考(微博)(精品课)的时候他已经看出来了,语文考得特别兴奋。”

  在博士论文结尾,李宏烨用近3000字的篇幅,表达了对导师和专业的复杂情感。他对自己的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说:“分手是必然的,对我们两 个都是好事,虽然我依旧那么爱你……”他还“祝福”自己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叠合板挤压”:“你还是一个孩子,虽然我不会一直照顾你”,但当这项工艺成熟的 时候,希望世界都能看到这是“中国人原创”的。

  采访中,提到自己的一篇论文,李宏烨激动地说:“我将来都是要奔着金庸这个档次去的。写一篇论文,很烂我能拿出手吗?”

  “所以你的人生目标是金庸这个档次吗?”

  “肯定是。肯定是这个档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