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高考正日子,相信每位考生都希望自己顺顺利利参加高考,但每年高考总会有丢三落四的“马大哈”考生。昨日,记者采访沪上多位资深送考老师,根据他们多年的经验,“马大哈”考生往往容易在数学考试时忘记带准考证。考前最后一天,送考老师再次提醒广大考生,清点物品和放正心态,是最重要的事。
最易忘什么?
年年都有学生忘带准考证
考前最后一天,交大附中尤颖欣老师特意跟毕业班的同学再次叮嘱:一定要带好证件。昨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摇摇头说:“每年总会有学生会忘记带准考证,而且我还发现一个规律,考场门口不少忘带准考证的学生都是在下午的数学考试时忘了带证。”
经过连续几年的关注,她发现,原因往往都是考生在上午赶赴语文考试前会带上文言文参考书背诵复习,考试结束后就随手把准考证往书里一夹,以免折坏。下午准备考数学时,有的考生就会把这些已经不需要再用到的语文书放在家里或休息处,等到了要进场时才发现准考证被落下了。
“语文考试是第一场,一般考生和家长都非常细心反复检查,忘带证件的可能性不大。但第一场结束后考生往往会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尤其如果考完自我感觉还不错,午休时一开心就容易丢三落四。”复旦附中班主任胡凌老师也透露,历年曾看到过不止一个考生下午赶考数学时忘带准考证。
而市东中学的送考老师高莺也透露,听说过有“马大哈”考生在语文考完后把准考证落在考场,直到回到家才发现,急忙向老师求援。
怎样助记性?
备好“大小十八样”清单
作为送考老师,她们不仅要在考前关注班上考生的心理、生理各方面状况,最重要的是高考两天陪同考生一起赶赴考点,确保每位考生都顺利进入考场。
昨晚,市东中学的老师高莺已把全班同学名单及其家长的联系方式放进包里,“这是最重要的,当天我要把每个抵达考场的学生在名单上打勾,万一临近考试还有人没到,就要立刻联系家长。碰到有丢三落四的‘马大哈’,还要立刻帮忙联系家长、交警或其他老师进行危机处理。”她透露,前几年高考正逢大雨天,她和同事撑着伞一直候在考场外寸步不离,“就是担心考生中途有突发事件发生。”
此外,不少送考老师还会在包里备上水、纸巾、风油精、伞等物品。杨浦区一名老师透露,监考时曾遇到过一名考生在英语听力开考时才发现收音机坏了。虽然该考生赶紧去备用考场使用学校提供的收音机,但还是错过了数道题目。因此,她做送考老师时,就会带上一个收音机,以备考生不时之需。
而尤颖欣老师做事更为细致,她已经让学生列了张“物品清单”。首先是各科通用的物资准备,比如证件、各种笔、尺、橡皮等;再是各科专门需要的物品,如英语需要用到的收音机、耳麦、电池等;接下来是根据个人情况可选择携带的物件,比如纸巾、风油精、伞、外套等。在考前最后一天仔细核对这份清单,并检查所有物品的状况,逐项打勾。
考前最后一天,尤颖欣会和学生再度核对物品清单,发现最后需要带的东西约有18样,她戏称为“大小十八样”,其中部分物品根据考生实际情况可有所选择,而学生准备时如果不满18样,就会留个心眼再核对下。
最担心什么?
就怕考前学生情绪失控
“考前一晚,我最担心的就是考生情绪突然失控。”浦东某校一名资深送考老师透露,考前一晚往往是考生紧张焦虑情绪的顶峰,一般家长都会配合进行疏导与鼓励,但仍有个别考生会在这时“爆发”出来。她透露,前几年该校曾有一名女生,成绩刚到一本线水平,但其家长一贯对她期望极高,要求她必须考上复旦、交大等名校,考前一夜仍耳提面命。该女生当晚情绪失控,积聚已久的压力集中爆发,导致精神崩溃,最终无法参加第二天的考试。
考前最后一天,高莺老师选择“被动等待”,“我不会特意安抚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保持平常心更重要,学生万一碰到问题会主动联系我。”
而胡凌老师则选择了“主动出击”。在她心里,最牵记的还是班上的“裸考生”,因为他们周围不少同学都拿到了预录取资格,考试时难免会有些压力。但这些“裸考生”其实也很优秀,有些是放弃了直推资格,放手一搏北大、清华,“这时候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鼓励,今天我会给他们打一圈电话,鼓励他们只要正常发挥就能考出好成绩。到了这个时候,不用再关注学科上的细节,重要的是树立信心。”
[实用链接]
备好以下“大小十八件”
签字笔2-3支及备用笔芯、2B 铅笔2-3支、一般画图铅笔2-3支、直尺、三角尺、量角器、圆规、橡皮、收音机、耳麦、电池、水、纸巾、风油精、伞、外套、透明袋(用以装身份证、准考证)、手表。
自备“尿不湿”?不需要
每到高考季,网上有关高考备考的各种帖子也是层出不穷。有帖子称,外地有学校建议“学生可自备尿不湿”。对此,多名送考老师都介绍说,学生没有必要自备尿不湿。
市东中学高莺老师告诉记者,这两天确实有学生担心考试时上厕所既耽误时间又影响发挥。“我建议考生吃清淡健康的食物,避免考试时腹泻拉肚子;此外,不少人是因为紧张焦虑导致肠胃不适,只要调整情绪深呼吸就会缓解。”她还表示,“就算考试时真去上厕所也没关系,只要镇定,发挥不会受影响,带尿不湿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