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围产医学是研究分娩前后一定时期内孕产妇及胎婴儿生理、病理变化和疾病防治的一门新兴科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并取得重大进展。
1988年4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会成立,是我国围产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因此我国的围产医学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正呈现出新兴学科的生机和活力。
二、围产期的范围
有以下四种划分法:
围产期Ⅰ:孕期满28周(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出生后7天。
围产期Ⅱ:孕期满20周(胎儿体重≥500g,或身长≥25cm)至出生后28天。
围产期Ⅲ:孕期满28周(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新生儿出生后28天内。
围产期Ⅳ:从胚胎形成至新生儿出生后7天之内。
国际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与我国均采用围产期I的划分方法。
三、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
围产期医疗保健工作的质量由以下三方面衡量。
(一)孕产妇死亡率 指妊娠期到产后42天内,因任何与妊娠有关或由于妊娠处理加重疾病而造成的每10万孕产妇中的死亡数。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94.7/10万,每年约有2万孕产妇死亡。据WHO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孕产妇死亡,发展中国家孕产妇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200倍。
(二)围产儿死亡率 围产儿死亡率包括围产期内的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80年代末我国围产儿死亡率为9.8~49‰,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
(三)障碍儿的发生率 指分娩前后及分娩过程中处理不当或由于疾病而遗留后遗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