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宋元时期
一、两宋时期
(一)政治
1、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1)政治方面: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全国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越隋唐水平;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经济有很大发展;北方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海外贸易大规模开展。
(3)民族关系方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顶点在元朝;民族间战争虽然一度频繁,但和平仍是主流;几个民族政权由并立到统一。
(4)对外关系方面: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通以海路为主;对外交往范围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文化方面: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特别是科技方面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目的:直接目的是防止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根本目的:稳定北宋政权。
②指导思想:重文轻武,守内虚外。
③具体措施:中央分相权: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财政权。
地方收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
④影响: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基础,结束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却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积贫积弱的局面。
3、王安石变法
①历史背景:A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由于土地兼并、沉重的地租赋役以及高利贷盘剥之下,农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尖锐;B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C庆历新政。
②主要内容:A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B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C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实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整顿太学,太学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
③变法的结局:王安石变法的“富国之法”意在抑制兼并,针对的是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因此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反对。
新法固然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但在实行过程中却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
宋神宗去世,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
④变法的历史作用
A积贫局面改善,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可是有些新法措施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B积弱局面改善,国力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