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阶段与格局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
发展的阶段与原因
一、第一阶段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到1973年,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之快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战后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战前。从1948年到l973年,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年均增长率为7.8%,而战前,从1913年到l938年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0.7%。第二,战后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战后,从1948年到l97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为6.1%,低于同期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第三,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从l953年起一直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燃料在初级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急剧上升;在制成品中,机械产品在各大类商品中增长最快。这个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际贸易迅速增长打下了基础。
2.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入和扩大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3.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扩大。
二、第二阶段
从1973年到21世纪初,是国际贸易发展缓慢、停滞与开始回升的不稳定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第一个时期
1。国际贸易缓慢发展
从1973年到l985年,是国际贸易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从1973年到l985年,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平均增长率为2.4%,较1948年到l973年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年均增长率下降2/3以上。其中,有的年份表现更为突出。1981年世界出口贸易量增长停滞。1982年世界出口贸易量不仅没有增长,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估计,反而下降2%。
(2)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1973年到l985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为2.9%,高于同期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增长率。
(3)出口贸易值增长起伏较大。世界出口贸易值在1973年以后仍有较大的增长,并于l980年达到最高点为20014亿美元。但在该年以后世界出口贸易值便逐年下降,1983年降到最低点为18066亿美元。l983年以后,随着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世界出口贸易值又开始回升,但一直到l985年仍然没有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
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的原因
本时期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的主要原因如下:(1)经济危机的爆发。l974年到l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震阶段已经结束,进入了“滞胀”时期。其表现是:两高(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一低(低经济增长率)。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的经济一直回升无力,大量工人失业已成为经常的现象。与此同时,严重的通货膨胀也一直困扰着这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又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投资和生产长期不振,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的失业,都高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能源危机的爆发。所谓能源危机就是l973年以来的石油供应短缺和价格猛涨。1973年开始的第一次石油冲击使油价猛增3倍多,1979年油价又提高l倍。能源危机使贸易条件和国际收支状况大大恶化。石油价格的上涨促使了原料和其他产品成本的提高,因此使制成品价格上涨,从而不利于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和销售,影响了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加快了对能源的开源节流和能源转化运动,大大节省了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和进口。
(3)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以美元为中心和以固定汇率制度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制,在20世纪70年代初,已宣告彻底瓦解;美元已不是等同于黄金的货币。但是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货币金融市场上日益加剧的不稳定状况。实行浮动汇率制后,美元虽已不是中心货币,但仍是国际结算中的主要支付手段和许多国家的主要储备货币。美元一有变动,就会影响国际货币金融市场的稳定。这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4)农业危机严重。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危机严重,农产品过剩。发展中国家进口粮食大量减少,这又减少了世界粮食的交易量,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