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2.【精析】C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 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3.【精析】B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 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4.【精析】C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如果他离开这个教 育体系,他也不至于被迫终身放弃利用各种教育设施的权利。
5.【精析】A这些教学原则属于非指导教学模式。
6.【精析】C衡量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良好的集体,关键要看有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7.【精析lA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 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 一生。
8.【精析】C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9.【精析】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 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A项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B、C两项的班级管 理的重要功能。
10.【精析】A本题主要考查传授一接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定义。
11.【精析】D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2.【精析】B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13.【精析】B题干中描述的是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变化会改变教育结构。
14.【精析】C 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运用较 广泛。
15.【精析】C人格尊严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二、填空题
16.康德 17.数
18.双重性 19.德育
20.情感体验 21.个性发展
22.全体学生 23.民主平等
24.社会化 25.课程评价
26.国家课程 27.验证
28.学科的逻辑顺序 29.启发式
30.兴趣 31.道德两难
32.集体主义 33.评价总结
34.生活准则 35.代用制
三、简答题
36.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37.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8.(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39.(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 识;(5)检查知识。
40.(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韵正常秩 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四、论述题
41.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教学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 师生之间(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 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种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豹协调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区别于一般的认识 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 体)…一课程与教材(客体)一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是人类认识的捷径。
42.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