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考试 > 执业医师 > 临床医师 >

2013年临床助理医师综合理论考点梳理——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

2013-03-05 
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可分为三类: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多见,

  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问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药物相关性肺疾病等;②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凸、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成形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均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受损,气道引流不畅,肺部反复感染,并发肺气肿或纤维化、缺氧,肺血管收缩、狭窄,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③肺血管疾病,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均可因肺动脉狭窄、阻塞,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发展成慢性肺心病。此外,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均可产生低氧血症,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2.发病机制引起右心室扩大、肥厚的因素很多。但先决条件是肺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性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的结构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

  (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因素包括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解剖性因素和血容量增多及血液黏稠度增加三类,其中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更为重要。在急性加重期经过治疗、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得到纠正后,肺动脉压可明显降低,部分患者甚至可恢复到正常范围。①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重要因素。②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是指肺血管解剖结构的变化,形成肺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主要原因包括长期反复发作的COPD使邻近肺小动脉结构改变,如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甚至完全闭塞;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肺血管重塑;血栓形成,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加重肺动脉高压。③血容量增多和血液黏稠度增加,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缺氧还可使醛固酮增加,使水、钠潴留;缺氧使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减少也加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更使肺动脉压升高。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