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高考公平性的讨论中,几乎100%都会将矛头直指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考特权”。有人举例说,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只有一人能上北大,而北京每190名考生中就有一个可以上北大。北京学生考上北大的几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
有学者选取了京、津、沪,以及浙江、江苏等10省市做了研究后发现,1978年,北京市的文科录取分数线仅低于上海、江苏,排第三位;1988年,北京市的文科分数线退居第六,理科线退居第七;到了1990年代后期,北京市的录取分数线开始处于垫底位置。
相比中小城市和农村,大城市在教育资源方面有很多优势。拿211大学来说,截至2011年3月,全国共有“211”高校112所,其中北京26所、上海9所,已经占去了近三分之一。2004年,北京大学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占总数的27%,复旦大学在上海的招生占40%,武汉大学在湖北的招生占50%……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社会学家关信平表示,异地高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京、津、沪等地区的市民已经习惯享受比外地更加优越的高考资源,当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公平、平等地重新分配资源时就产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