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利用处方中的白及提取白及胶,以白及胶为基质制备中药的耳用药膜,既可节省成膜材料,又可提高含药量,增强疗效。
关键词:耳用药膜; 制备工艺
膜剂具有质量稳定、药精量少、吸收快、携带方便等特点。尤其是外用膜剂,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但目前耳症用膜尚不多见[1]。我们采用白及胶作为基质制备了中药耳用药膜,用于治疗鼓膜干性穿孔,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其制备工艺、质量检查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白及、珍珠层粉、炉甘石等药材购自广州市药材公司,经鉴定符合1995年版《中国药典》1部规定。氮酮、吐温-80、乙醇、甘油均为药用。其余所用试剂均为AR.
2 实验内容
2.1 白及胶的制备
称取白及饮片加入10倍量的温水浸(水温为60℃左右)5 h,超声波震荡15 min后再煮沸15 min,用4层纱布过滤;药渣再加10倍量的温水浸3 h,超声波震荡15 min,煮沸15 min后用四层纱布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与药材比为10∶1,冷却至室温,加入95%乙醇进行醇沉(使含醇量为70%),边加乙醇边搅拌,即可析出大量的絮状沉淀。静置24 h后真空抽滤至干。滤渣再第2次醇沉2 h,(使含醇量达70%),将其抽滤至无液滴时,取出滤渣置于白瓷盘中使自然干燥,收率为15%±2%,将白及干胶装入瓶中,存于干燥处备用。
2.2 药膜制备工艺
2.2.1 炉甘石、珍珠层粉过80目筛后混匀,其他药物提取成药液,备用。
2.2.2 称取一定量的白及干胶加15倍量的蒸馏水,水浴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得白及胶浆。
2.2.3 将混匀后的药粉加入药液中搅匀后,加适量的甘油,氮酮和吐温-80,充分搅拌,然后置于白及胶浆中(50~60℃)搅拌,搅匀后均匀地涂布于准备好的玻璃板上,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后脱膜、分割成小片,消毒后密封于塑料袋中,备用。
2.3 鉴别检查
2.3.1 白及胶[2]:将耳用药膜制成1%的水溶液,加稀盐酸酸化,加热微沸,放冷,用氨试液调pH至中性,加等量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加热产生红色的氧化亚铜溶液。
2.3.2 珍珠层粉[3]:取耳用药膜20片,加稀盐酸即发生大量气泡,加入10倍量蒸馏水,过滤,滤液中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白色沉淀不溶于醋酸,但可溶于盐酸。
2.3.3 炉甘石[3]:取本品20片,加稀盐酸10ml使溶解,过滤,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
2.4 微生物限度检查:照《中国药典》1995版1部附录XⅢC检查法检查:细菌总数<10个/10 cm2;霉菌总数<10个/10 cm2;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以上检查结果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