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人体中发生的任何一种疾病都包含着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疾病的入侵、破坏;另方面是人体的抵抗和修复。龋病也是如此,在细菌入侵、产酸,使牙齿脱矿而遭受破坏的同时,也有其对抗和修复的一面,表现为牙齿的再矿化,无论是牙釉质或牙本质都存在着再矿化的现象。
所谓再矿化,就是已经脱矿的牙齿组织可以发生矿物质的重新沉积而再度矿化。这些矿物质可来自病变中已溶解的矿物质,也可来自唾液。因此,龋病病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脱矿与再矿化交替进行的过程,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相互平衡的状态。如平滑面早期龋斑往往由于得到较好的清洁,使菌斑不能长期粘附而恢复正常状态。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牙齿虽有再矿化的能力,但相对来说较弱,只在牙齿脱矿初期仅有色泽变化尚未成洞时,可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一旦产生实质性缺损,即不可能修复,而只能是以形成一再矿化层的形式,阻止龋损的继续进展。临床上可在去除龋坏组织后,于洞底发现一层硬度较大而颜色较深的组织,即再矿化层。但由于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当龋损进展较快时,往往再矿化层的形成慢于破坏的速度,导致龋损向深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