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让一个孩子落后》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NCLB教育政策与我国的教育政策有许多相似之处(强调绩效责任制,统考等),可以从其实施过程中才产生的影响中获得一定借鉴。
(一)保障教育经费,促进教育公平NCLB的目标是确保所有的孩子都有公平获得高水准教育的机会,并在具有考验能力的州学业考试和评估中达到最起码的“熟练”标准,然而NCLB并没有给各州足够的教育拨款,对未达标学校的一系列惩罚措施更是加重了他们的经费负担,使得改善教学质量成为“空中楼阁”。我国也强调公平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然而农村义务教育基础依然薄弱,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达不到要求,教育基本质量难以保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均等化的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NCLB法案建立了以学生应试为中心的绩效责任制,扭曲了教育NCLB法案初衷,致使其课程标准往往与考试测评有出路。教育要讲因材施教,它是一个适应性观念,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谓的好学生、坏学生,实际上都是按某种可操作性原则如考试来划分的。在这种单一的标准和教育模式下,许多学生实际上就给牺牲掉了。
(三)促进教育公平NCLB关注每个亚学生群体的教育公平,我国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学校学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造成诸多的结构性不平等。我国积极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就学机会,然而这只是教育制度化的发展的一种显现,这只是表面化的均等,教育结果却呈现高度的结构性不均等,如中上阶级家庭的子女的学业表现往往优于劳工家庭的子女。
布迪厄指出,学习成效并非取决于个体的心理条件,如智力、动机与情绪等,而是学习者如何接受与理解外在讯息的思考模式,布迪厄将此思考模式称为习性(habitus) 引。大体而言,中上阶级的语言模式较能契合学术性课程,其思考于理解的模式也较有利于他们进行学习。
(四)体现教育政策公益性NCLB法案并没有体现教育政策的公益性,导致了教育的私有化。教育政策主体多样性存在,产生了多样化价值需求和价值标准,并对教育政策公平性产生了影响。赫伯特·西蒙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无法按照充分理性的模式去行为。”所以单凭政府公共部门能力,实现教育公益性是不可能。
只有在市民社会各“利益集团”的积极参与下,通过各利益集团之间、各利益集团与政府公共部门之间的一个多方位的、全方面的博弈过程,一种公认的公共教育政策才可能实现,从而实现教育政策的公益性。
结语
通过综述NCLB法案的基本内容、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得出了四点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保障有力的教育经费;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深层次改善结构性的不均等教育结果;公民参与教育政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