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是( )
A、《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域际和国际贸易》
D、《国际贸易》
标准答案: a
2、 假设葡萄牙生产每单位酒所需劳动人数比英国少40人,生产每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那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葡萄牙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标准答案: b
3、 中国生产手表需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
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直生产和出口手表
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标准答案: a
4、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标准答案: b
5、 赫克歇尔——俄林提出( )学说。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动态比较成本
D、要素禀赋
标准答案: d
6、 要素禀赋学说认为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B、价格的国际差异
C、自然资源的国际差异
D、资本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标准答案: c
7、 根据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应当是( )
A、该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密集的产品
B、该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密集的产品
C、外国技术较为先进,价格较低的产品
D、本国与外国需求相似的产品
标准答案: a
8、“一国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这种观点来自于( )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赫克歇尔
D .俄林
标准答案: a
9、 ( )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标准答案: a
10、 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标准答案: b
11、 ( )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A、国际生产关系
B、自然条件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标准答案: a
12、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俄林
D.罗伯特逊
标准答案: a
13、 二战后,国际分工向( )过渡和发展。
A.垂直型
B.水平型
C.垂直型和水平型
D.水平型和混合型
标准答案: d
14、 世界市场活动的中枢主要是指( )
A.世界市场上的销售渠道
B.世界市场商品运输网
C.世界市场信息网
D.世界市场上的经纪人
标准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