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A.它有详细的条文条款 B.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
C.它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D.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国家的根本法是
A.《宪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C.《立法法》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从而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的是
A.《宪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C.《立法法》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4.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在法律运行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
A.法律制定 B.行政执法 C.法律遵守 D.执法监督
5.在法律运行即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的过程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A.立法 B.守法 C.执法 D.司法
6.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致包括的四个环节是
A.法律案的拟定、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B.法律案的拟定、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公布
C.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D.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公布
7.立法权是指国家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部门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8.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实行法治的国家。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A.依法执政 B.建设法治政府 C.科学立法 D.党的领导
9.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邓小平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是
A.人民群众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 D.国家行政机关
10.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马克思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说明
A.法律义务是法律权利的先决条件 B.法律权利是法律义务的先决条件
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对立的 D.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11.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去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依据的准绳是
A.法律 B.证据 C.程序 D.法理
12.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因此,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的根据是
A.法律 B.证据 C.程序 D.法理
13.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所谓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它是指
A.法的崇高性 B.法的广泛性 C.法的不可违抗性 D.法的严肃性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表明
A.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B.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者的个人意志
C.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D.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2.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
A.补充 B.修改 C.制定 D.认可
3.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
A.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B.公民在执法上一律平等
C.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D.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4.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胡锦涛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的关系表现在
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B.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C.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D.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体现和保障
5.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仅包含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下列选项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B.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 D.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6.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7.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具体包括
A.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使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经常化、制度化
B.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机制,切实发挥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
C.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切实保障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的法律监督权
D.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完善司法机关内部制约与监督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8.马克思指出:“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措施,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运动的措施一样。”这表明
A.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废除或压制人们的自由
B.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人们的自由
C.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都必须尊重他人的自由 D.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都有着绝对的自由
9.从法律的历史和实践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D.法条上的等量关系
10.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不同,但追求公平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
A.实体公正 B.立法公正 C.程序公正 D.执法公正
11.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两个方面。其中,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执法公正的要求主要包括
A.坚持公平正义原则 B.坚持合法合理原则 C.坚持及时高效的原则 D.坚持程序公正的原则
12.一般来说,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证据具有
A.公开性 B.合法性 C.客观性 D.关联性
13.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
A.经济安全 B.科技安全 C.政治安全 D.国防安全
14.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是
A.理由必须符合道德情感 B.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
C.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D.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
15.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法治理念,法制建设就缺乏理论基础和主导价值观,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遵循科学的道路,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法治的终极目的也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下列选项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
B.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
C.它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D.它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