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教育硕士 >

2012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五(附答案)(4)

2012-08-08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五、论述题

  1.怎样理解“学生的发展”?

  答:(1)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既有政治素质、道

  德修养的发展,也有知识水平、心智能力的发展,既有精神素质的发展,也有身体素质的发

  展。为了某种单一的目标,而忽视甚至抑制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2)学生的发展是个性的发展。个人的本质意义是体现在他的与众不同的个别性之中,

  能不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是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

  正标志。学校应成为促进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更加明显的场所,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

  同的人的场所。

  (3)学生的发展,不仅指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是学生未来的

  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的发展。这就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

  心理发展规律有深刻的了解,对所教学科逻辑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求能将这两者完美地统

  一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之中。要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成为只是更好地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最终

  目的。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教师在讲授时首先要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即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每一个概念、甚至每一句话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都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其次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使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教师还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受到思想教育,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的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

  (2)注意启发。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善于设疑、激疑、解疑,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的成分,更好地调动学生听讲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认识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目的。

  (3)讲究语言艺术。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语言要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同时讲授的音量、语速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另外还有必要以姿势辅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六、案例分析题

  答:(1)学生品行形成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垃养品德行为习惯。李老师从同学们对谁应该得到有印迹的书认识不一的情况出发,让同学们通过演讲谈应该得到书的理由,提高了同学的道德认识。

  精彩的演讲和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使同学们受到情感上的感染。

  同学们通过理智权衡,表现出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产生了道德意志。

  大家都想得到的有印迹的书,出现了道德行为。

  (2)学生品行形成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在开学的第一天,通过发书这一活动,李老师抓住其中具有的教育性,积极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学生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具有特殊的性质:首先,它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其次,它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再次,它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有效的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3)学生品行形成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是受教育者反映当前教育要求产生的品德发展新需要与其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学生开始对谁应该得到有印迹的书认识不一,在李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学生的新的道德认识,向着德育要求的方向发展。

  (4)学生品行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任何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不良的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人的品德是在它的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不断的变动性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的。随着学生的发展,社会对他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原有的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品德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又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必要。李老师分书的教育,还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