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功能紊乱,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在病理解剖方面无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也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主要在胃肠涉及进食和排泄等方面的不正常,也常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胃肠功能紊乱相当常见,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在各种脏器的神经官能症中,胃肠道的发病数最高,多见于青壮年。
本症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无统一的认识。精神因素在本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若长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造成脑-肠轴的紊乱,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暗示和自我暗示是主要的发病因素,患者常有胃肠肌电活动和动力的紊乱。饮食失调,经常服用泻药或灌肠,均可构成不良刺激,促进本症的发生和发展。
一、临床表现
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有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可局限于咽、食管或胃,但以肠道症状最常见,也可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常见症状。
1.癔球症(globushystericus):是主观上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在咽底部环软骨水平处引起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感,很可能与咽肌或上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有关。祖国医学称为“梅核气”。此症多见于绝经期妇女。患者在发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经常作吞咽动作以求解除症状。实际上在进食时症状消失,无咽下困难,长期无体重减轻的表现。检查不能发现咽食管部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异物。
2.弥漫性食管痉挛:典型症状为无痛性的缓慢或突然发生的咽下困难和(或)胸骨后疼痛。进食场合有其他事情干扰,或饮食过冷或过热均易诱发症状。症状多短暂,持续数分钟到十分钟,喝水或暖气常可缓解。胸痛可放射至背、肩胛区和上臂,偶有心动过缓和血管迷走性晕厥,有时难与心绞痛区别。X线吞钡检查可见食管下2/3段蠕动减弱,有强烈不协调的非推进性收缩,食管腔呈串珠样、螺旋状狭窄。食管测压在吞咽后食管上中下段出现同期收缩、重复收缩和高振幅非推进性收缩波,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多正常,可以弛缓。
3.神经性呕吐:常发生在青年女性,由精神因素引起的慢性复发性呕吐,常于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量不大,吐后即可进食,不影响食欲和食量,多数无明显营养障碍。可伴有癔病色彩,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因此也称为癔病性呕吐。精神治疗对部分病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