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量关系
1.【答案】D。中公解析:积数列。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2×(-2)=(-4)。
2.【答案】A。中公解析:每项各位数字之和为14,只有A项满足。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A。中公解析:工作效率提高20%后原效率与现在效率比为1:1.2,所用时间为效率的反比为1.2:1(6:5)。剩下的工作原定150-30=120天完成,效率改变后只需要100天完成。因此节省20天。
9.【答案】B。中公解析:设甲、乙、丙对应的三个正方形边长为a、b、c。则甲的周长为4a,乙的周长为2b+2a+2(b-a)=4b,丙的周长为2c+2b+2(c-b)=4c。因此甲、乙、丙的周长比4:5:7即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比。对应的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比为16:25:49,甲、乙、丙区域的面积比为16:(25-16):(49-25)。设区域丙面积为49-25=24份,根据其面积为48可知一份为2。大正方形面积为49份,实际面积为49×2=98。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B。
15.【答案】C。中公解析:根据十位数等于百位数和个位数之和排除A、B、D。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16.【答案】D。中公解析:“陈规”指过时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与题干语意不符,排除A。“常见”与“程序”不搭配,排除B。既然事情基本符合正常状况,则使用一般程序处理即可,不用特殊对待,排除C,故本题答案为D。
17.【答案】A。
18.【答案】C。中公解析:本题②句为解题突破口。“滥用职权”为固定搭配,意为无节制地使用职权,排除A、D。“宣扬”的主体为人,①句的主语为“9o11”事件,故①句应填“传扬”。本题答案为C。
19.【答案】A。中公解析:“推诿”指把该办的事情或责任推给别人。“推托”指借故拒绝或推辞。根据题意可知①句应填“推诿”,排除C、D。“启示”指从启发提示中领悟的道理。“启事”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为了说明某事而公开发表的文字。故③句应填“启事”,本题答案为A。
20.【答案】A。中公解析:“度过童年”为固定搭配。此题主要考查“度过”与“渡过”的区别。“度过”多用于表示与时间有关的对象,如“光阴”、“童年”等;“渡过”指经过与水有关的江、河、湖、海等,也指经过困难、危机等。故本题应选A“度过”。
26.【答案】B。
27.【答案】D。中公解析:A项代词“这”指代不明,可把“这”改为“这种状况”。B项谓语残缺,可在“除了”后加“设置有”。C项句式杂糅,“请家长们做好相应的准备”与“家长们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二者应择一使用。
28.【答案】D。中公解析:A项成分赘余,可删去“给我留下的印象”;B项“下降了”与“九倍”搭配不当;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9.【答案】C。中公解析:⑤句点出对象“种子”,指出种子正身处逆境,应放在段首,排除A、B两项。接下来的几句话都是按照种子成长的顺序来写的,即汲取养料-努力生长-变成嫩芽-开出花朵。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
30.【答案】D。中公解析:根据事理的逻辑性来分析,本题首先要考虑符合生活的逻辑。肯定是先醒来再感知周围的一切,排除A、C。一个从睡梦中醒来的人对外界的感知,应先是声音,再是视觉,排除B,故本题答案为D。
31.【答案】D。
32.【答案】A。中公解析:由文章第二段可知,B项的“唯一证实”、C项的“直接原因”、D项的“所有的微生物”均表述不当,B、C、D三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3.【答案】B。
34.【答案】C。中公解析:由第四段首句“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可知,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是高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5.【答案】C。中公解析:文章共分四段,主要说明了热污染的形成和危害。与其它三项相比,“不容忽视的热污染”概括恰当,用作标题最合适,故C项为正确答案。
36.【答案】C。
37.【答案】D。
38.【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