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1、知觉的选择性及其制约条件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1999年简答题)
答:(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2)知觉的选择性受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首先是刺激物的强度。一般强度大的事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其次,事物的活动性。活动或变化的事物容易成为人的知觉对象。第三,新异刺激容易被人选择出来予以反映。最后,知觉的扶把性也受一些主观条件的制约。与人的需要、目的、兴趣有关的事物,容易被人优先选择出来予以反映。人的知识、经验、情绪也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3)在教学中我们应自觉遵循知觉的特性,例如:有意使知觉对象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提高知觉对象的活动性等。
2、知觉的理解性及影响因素是什么?(2003简答题)在教学中如何利用?
答:(1)知觉的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2)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的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也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参与知觉,可促进人对事物的现。知识经验参与知觉不仅提高知觉的质量,还能提高知觉的速度。
词语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词语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言语的提示和知识经验也可以补充直接知觉经验的不足或缺陷,使人对事物知觉更迅速、更完整。
(3)知觉的理解性对人的知觉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老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进知觉的理解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的知觉活动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此外,知觉的理解性不仅可提高知觉的效果,还是形成事物表象、并转为科学概念的重要条件。
3、知觉的整体性及影响因素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
答:(1)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它是知觉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2)在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一性知觉时,客观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强的部分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弱的部分。对象中的成分决定知觉整体性的特点,而弱的部分常常被掩盖。
(3)在教学中,由于知觉的整体性和物体组成部分的强和弱有关,因此,我们应防止事物弱的部分被掩盖,加强学生清晰反映事物整体的能力。
4、什么是观察?观察的品质有哪些?(1998年简答题)
答: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2004年名词解释)
观察的品质有:
(1)观察的目的性。它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
(2)观察的客观性。它是指善于实事示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
(3)观察的精细性。它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
(4)观察的敏锐性。它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2005年选择题)
5、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是,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与优良观察品质的养成。对于擅长精细把握事物细微处或局部的分析型学生,就注意培养他们把握事物全貌的能力与技能;对于擅长把握事物全貌而对细微、局部容易忽略的综合型学生,应努力培养他们精细分析事物的能力与技能。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
(4)掌握一的观察方法。
(5)学会做观察记录。
(6)观察归纳、总结
(7)老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
(8)教会学生自觉养成观察习惯。
6.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
答:对比是同一感受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现象。对比分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是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而产生的对比现象。视觉的同时对比表现得较为明显。如把明度相同的一个小方块灰纸放在白纸的背景上,就显得比放在黑纸的背景上要暗些,这就是色彩的同时对比。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继时对比,如看过放在一张白纸上的一个小黑方块半分钟后,再看一张灰纸,就会看到在这张灰纸上有一个和原先那个黑方块大小、形状相同的浅灰色的影子。继时对比在味觉中表现较明显。如吃了糖以后再接着吃橘子,就会觉得橘子酸:吃了苦的东西后,再喝白开水觉得水也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