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资讯 >

高考改革方案今年还“跳票”吗?

2012-02-05 
“高考改革”的字样,出现在通知中的“深化改革,完善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节。但通知中仅提到一句: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

编辑推荐:

北京高考报名人数连年下降

“华约”“北约”自主招生笔试时间为2月11日

上海高考九门科目全部网上评卷

陕西高考需提供二代身份证

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om/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方案,今年将有新动静了。昨日,教育部网站公布日前已印发的《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高考改革并制定发布改革方案,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规范高考加分。然而,对于高考改革的图线路和时间表,通知中并未明确涉及。

  “高考改革”的字样,出现在通知中的“深化改革,完善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节。但通知中仅提到一句: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改革、人才多元选拔等教改关键词也屡有提及。通知明确,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省(区、市)组织的试点,完善“知识加技能”的考核办法,扩大示范高职单招、对口招生规模。指导高中新课程省份探索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指导高校试点学院和条件成熟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探索人才选拔方式。制订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定向就业招生工作方案,探索完善定向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深化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修订推免工作管理办法。推进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校和导师自主权,完善博士生联合培养机制,建立中期分流名额补偿机制。

  ■专家解读

  高考作为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一项考试制度,其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在此次教育部印发的通知中提出,今年将“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这无疑成为通知中最受关注的亮点。

  关于高考改革,社会各界期盼呼吁了十几年。事实上,按照教育部去年的工作部署,高考改革方案原本应在2011年出台,然而,直至去年底,方案一直难产,至今仍是未完成的任务。那么,今年高考方案能如期出台吗?高考改革的方向、时间表和路线图是什么?昨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教育专家。

  方案今年能否出台?国家总体框架不突破,很难有具体举措;这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很可能只是指引性方案

  “高考改革这几年一直都在谈,可谓势在必行,但这个问题极其敏感,教育部这次也并没有明确的指引性内容。”对于教育部提出今年制定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持谨慎乐观态度。卢晓中认为,在高考改革中,教育部的态度和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在国家总体大框架没有根本突破下,各地实际很难有具体的改革措施。

  省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透露,围绕高考改革问题,教育部已经成立了体改委作为专门的牵头机构,并已组织过各省市教育考试部门进行座谈,但该人士拒绝透露座谈的内容和方案。

  “高考改革方案从去年年初说到年尾一直不见动静,今年能否如期出台也值得期待。”卢晓中认为,这次教育部将高考改革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很有可能只是指引性方案。

  高考改革为何难产?改革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却又要求其放权,是高考改革举步维艰的关键

  高考改革方案为何迟迟不出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博客中专门撰文指出,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考改革的描述,制订具体方案,难度并不大。最大的难度在于政府部门是否自甘于宏观管理,推进“教招考”分离,以及高校是否愿意把选择权给学生,自己从选择学生变为被学生选择。卢晓中也认为,高考改革的方向是放权,现在之所以举步维艰,关键在于地方、高校能否有真正的自主权。

  熊丙奇认为,推进招考分离的本质,就是打破集中录取,实行高校自主招生。这一改革需要政府部门将招生权交给大学,将考试选择权交给学生。这意味着各地教育考试部门不再拥有高考招生中的“投档权”,报考院校、录取学生,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事。进而,也就将失去招生计划审批权。教育行政部门得以管理学校的传统手段将由此不再。

  专家们认为,由教育行政部门来主导的高考改革,在遇到放权的关键问题上,很难有进一步动作。卢晓中认为,由此导致的结果是,高考改革举步维艰,出现“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

  熊丙奇在博文中建议,要让改革顺利推进,必须探索新的改革推进模式,从现在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推进,转变为由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主导推进。否则,按照现在的模式,诸多关键性教改,恐怕都难落地。(记者/雷雨)

  编后语

  课标大修,导向甚好;无奈高考在前,治“标”难治本。

  犹记得笔者在校时老师常言:“这道题大纲不做要求,但是必须会解以防考到。”千考万考,终极目的都是高考。由此可见,应试导向一天不改,课标修改便难见实效。而应试教育的破解之道,还看至今仍不明朗的高考改革方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