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资讯 >

张宪超:导师不能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劳动力

2011-11-08 
其次就是不要替学生做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老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扬长抑短,“教育的本质是开发学生的潜能”......

编辑推荐: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张宪超:导师眼里为什么要有差劲的学生

  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似乎是对学生说的,要一辈子感激老师培养的恩德。换个角度,同样是对老师说的。既然作为老师,就要全心全意地教好自己的学生,就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有句俗语说:“医者父母心”,这句话移植到老师身上,“师者父母心”同样适用。“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乖”。作为老师,自己的学生都是宝,为什么眼里要有差劲的学生呢?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如果觉得学生差劲,首先想想自己是否做的不够。当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但几个大的方面应该是共同的。首先就是对学生注入足够的爱心,这点前面已经论述过了。

  其次就是不要替学生做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老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扬长抑短,“教育的本质是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干预下完善人格和能力,将来有所作为。父母不要包办孩子的婚姻,老师更不能干预学生的职业选择。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给予学生指点或建议是必要的,但一旦观点不一致,绝对不能恼羞成怒,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你应该为自己的学生有足够的主见感到高兴。老师不要把学生克隆成自己的复制品,认为“学我学的越多优秀”,要问问自己足够优秀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培养的学生像自己,不是老师的成功。这就很容易回答现在争论很多的话题,老师做学术,学生为什么一定要做学术?要是能培养出个比尔盖茨、马云,老师不更应该骄傲吗。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和老师做课题,或者写论文,在其中养成严谨的习惯、创新的思维、凝练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以及卓绝的探索钻研精神,对将来从事任何职业都是有利的。但不代表做了研究生或博士生,就一定走上学术的道路。当然,如果学生在学术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潜力,而老师没有能够引导他对学术产生足够的兴趣,那是非常遗憾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劳动力。提出这个论点应该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因为这已经流行。导师招学生的目的基本上成了帮自己做项目、写论文,甚至可以多个人跑腿。所以才出现带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研究生,学生见一次导师比古代宫女见一次皇帝都难的奇观。老师把学生做劳动力,学生把老师做老板,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形成惯例。很遗憾的是,很多单位一直助长这样的习惯,把学生作为资源,制定制度把学生“分配”给导师。并且因为分配的“不合理、不公平”而争得面红耳赤,比争奖金还凶。试问,这个分配的过程,学生有权过问吗?导师队伍的急剧扩张更加加剧这种“资源”的争夺。无论从社会、还是高校研究所、到导师,都回到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人才。

  老师爱护学生如孩子,自然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斗志;老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就不会出现冲突;老师不把学生当劳动力,就不会觉得学生懒惰。有了这些观念,加上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激励措施,自然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学生主观能动地投入科学研究,取得的效果,可能比预期地要高的多。如果教育方法到位,天下哪有差劲的学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