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怎么样
学院概况
宜宾学院是2001年5月11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省宜宾市。
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合并组建的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有32年高等教育的办学历史。
学院占地1050亩,校舍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6004万元,馆藏图书153.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5万册),已建成覆盖教学、办公、生活全方位的宽带校园网,拥有固定资产近5亿元。2007年,学院在建成图书馆、艺术大楼、实验教学大楼三大建筑以后,又新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兼学生活动中心,完成了运动场改造工程和校园环境的整治工程。
学院现有教职工989人,专任教师66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52人、副高职称182人、中级职称322人、博士学位46人、硕士学位322人,有全国师德标兵1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市管拔尖人才4人;另有客座教授32人,外籍教师4人,外聘兼职教师78人。截至目前,学院教师参与国际科研合作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基金资助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89项、校级课题454项;出版专(编)著1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80余篇,SCI、EI、ISTP收录144篇,CSSCI收录137篇;获市级以上奖励79项;学院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2000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3000余人。2007届毕业学生就业率达92%以上,再次实现了“进出双兴”,学院多次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学校和同济大学、西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每年派遣优秀学生到同济大学和西南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与美国贝宁迪学院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园林式院校”等荣誉称号。2001年以来,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0%以上,连续被评为“四川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办学32年来,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骨干教师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有的成为专家、学者、全国劳模、知名企业家、领导干部,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新一届党政班子带领全校师生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凝炼出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一二三四五”办学思想体系。为实现“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学校凝炼了“一二三四”人才培养体系和服务社会体系。
目前,全校师生正乘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春风,与时俱进,奋力开拓,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宜宾、服务全省、面向全国、胸怀世界,在四川省高等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奋斗。
教学科研
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制定了《宜宾学院“一二三四”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指一个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我校要培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要能综合协调发展。“二”是指把握好两大关键环节,即建设高水平的课程体系,营造浓郁的成才环境。优质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良好的成才环境是激励激发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外因。二者有机统一,协调联动,共同满足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工作。“三”是指培育学生三项素养,即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学校在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大力强化学生的责任心、进取心、好奇心的培育,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切实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四”是指发展学生四大能力,即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谐能力。
学校治学严谨,学术空气浓厚。自2001年合并建院以来,学校教师出版各种著作135部,发表学术论文3683篇,其中SCI、EI、ISTP、CSSCI收录36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选目44篇。学校建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发酵资源与应用”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20余个科研机构,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宜宾学院学报》和《宜宾学院报》。
校园文化
学校现有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学院坚持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统揽,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文艺等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包含绿茵杯足球赛、篮球比赛、大型文艺演出、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青春风采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各类学术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等。近年来参加全国、四川省的竞赛成绩都名列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新航道杯”全国校园歌手大赛、全国推新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四川赛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多人获得全国和省级一、二、三等奖。
学校现有江岚文学社、凤凰文艺联合会、演讲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科技创新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环保协会、英语俱乐部、书画爱好者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广播通讯社、摄影协会等50余个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每年定期举办“社团节”等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繁荣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2011年恰逢建党9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宜宾学院有组织了 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同时,社团文化节、首届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及定向运动比赛也陆续展开。
资助工作
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奖助结合、育人为本、资助与励志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的原则和“逐级认定、分段评审、分批公示、过程监督”的评审程序和办法,使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真正成为惠及学生的阳光工程。
目前,学校开展了对全校本专学生各种形式的资助和奖励,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一二三等(每年一次),受奖面超过50%;优秀学生还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以申请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广州助学金和体育彩票助学金等。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扶贫帮困和勤工助学的渠道,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年还安排专项资金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开展勤工助学岗位双选上岗,为更多的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学校还多方面开展“社会资助工程”,搭架经济困难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救助桥梁。
地域优势
宜宾是世界银行咨询报告确定的21世纪长江流域最具投资价值的25个城市之一。
宜宾学院的所在地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东与泸州市毗邻;南和云南省昭通地区接壤;西界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北濒自贡市。处于金沙江、岷江、长江汇流之地,川、滇、黔结合部。交通十分便利,内昆铁路、渝昆高速公路、宜乐高速公路、西南出海通道横贯市区。距宜宾城中心7公里建成的宜宾机场,有飞机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城市。沿金沙江、石门江可至云南绥江、盐津滩头,溯岷江可达乐山、成都,顺长江经重庆、武汉,东下到上海。宜宾是四川省内具有"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宜宾作为生态旅游城市,拥有川南明珠的“蜀南竹海” 、姿态万千的“中国石海” 、千古之谜的“僰人悬棺”及西部大峡谷温泉等风景名胜。宜宾学院就座落在“五粮液”飘香的“万里长江第一城”。
历史沿革
宜宾学院是2001年5月11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含四川省宜宾师范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社来社去”试点班和宜宾地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校址在原南溪县李庄镇白庙村。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宜宾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学校迁往宜宾市江北桥溪湾。1993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宜宾教育学院)是国家教育委员会1994年3月28日批准建立,由四川省教育委员会和宜宾市人民政府(原宜宾地区行署)领导,宜宾市教委(原宜宾地区教委)具体管理,业务上接受四川教育学院指导的教师培训学校。校址在宜宾市西郊新村。
四川省宜宾师范学校前身为1939年兴办的“四川省立宜宾师范学校”,宜宾解放后,更名为“川南宜宾师范学校”。1952年12月,学校再次更名为“四川省宜宾师范学校”。2000年7月14日,宜宾市人民政府向四川省教育厅报送《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宜宾师范学校建制-将宜宾师范学校并入宜宾教育学院的请示》,不久即得到省教育厅批复同意。
发展概述
30年风雨历程,30年巨大变迁。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宜宾师范专科学校至今,学校的发展经历了李庄创业、迁校发展、创建升本、评估建设四个阶段。
从1978年到1987年是学院在李庄的创业时期。当时的校址在李庄镇白庙村。那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但就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广大教职工,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劳动建校,奋发图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用满腔的热忱和辛勤的双手开拓着崭新的事业。
从1987年到1999年是学院的迁校发展期。由于李庄校址远离城市,不利于学校的发展,经过慎重研究,学校向原宜宾地委、地区行署、宜宾市委和市政府报送了迁校的报告。在省、地、市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1987年宜宾师专从李庄迁至宜宾市江北桥湾溪。宜宾师专迁校成功,是学校历史上的一次战略大转移,学校从此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发展。从此,校园面貌日新月异、学科专业不断拓展、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加强,学校逐步发展为一所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从1999年到2001年是学校实现专升本的学院创建期。跨入新世纪,科教兴国愈来愈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中之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如何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重大难题。这时,一个重大契机降临了。伴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战线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新一轮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拉开了序幕。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省行政区划的调整、四川省高等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中共宜宾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大教育发展思路”,为宜宾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并确定了创建宜宾学院的目标。在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和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原宜宾师专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及宜宾师范校全体师生的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2001年5月11日,教育部正式行文批准组建宜宾学院。从此,学院由专科升为本科、由单一师范专业变为多科性院校,在办学层次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1年至2006年是学院评估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期。建院伊始,学院党委第一次党代会就把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作为5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列入了学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了“团结奋进,迎评促建,软件从严,硬件从实,扎实工作,务求必胜”的指导思想,成立了评建机构,制定了《迎评工作方案》,细化了评建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加强了评建督查。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日趋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2006年12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结论充分肯定了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对学院下一步的发展给予了精心指导。
根据教育部评估专家提出的建议,结合学院的实际,在认真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学院于2007年6月召开了第二届教学工作会议,讨论、研究了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深化改革和建设、全面实施质量工程、科学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重大问题,为学院专业布局更加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30年,是宜宾学院人革故鼎新、自我超越的30年。从1978年批准建立宜宾师范专科学校到今天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从3个专科专业到今天的39个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从当年的几百名学生到今天12000余名在校生规模,从面向省内招生发展到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院不断实现量的累积和质的飞跃,谱写了一曲曲探索与创新、风雨与阳光、光荣与梦想交织的动人乐章。今天,学院占地面积达1050亩,校舍面积近36万平方米;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发生明显变化,正副高职已达237人,硕士、博士达469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藏书150多万册。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充满活力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过去的30年,是宜宾学院人孜孜不倦、潜心育人的30年。一代又一代的学院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在似水年华中无私奉献,用青春和心血铺筑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坚实基石。一批批莘莘学子,一群群教育英才,厚德博学,笃行精进。30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70000余名毕业生。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骨干教师、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有的已成为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领导干部,为党的教育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过去的30年,是宜宾学院人发扬优良传统、铸就学院精神的30年。宜宾学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诞生,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而不断发展。30年成长历程,风雨与阳光共存,鲜花与荆棘同在,虽历经风雨、几度沧桑,但几代学院人宗旨不忘、理想不灭、信念不丢、志向不改,在曲折中前进,在困境中崛起,积淀了优秀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负重自强、勇于拼博、无私奉献”的学院精神;“厚德、博学、笃行、精进”的校训;“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协调”的校风;“以本为本,务本创新;以质为本,进出双兴;以生为本,办学为民”的办学理念等等,已深深地融入了宜宾学院人的血脉之中和思想深处,见诸于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成为我们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力量源泉。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辛勤的耕耘不仅结出了累累硕果,也赢得了项项殊荣。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了四川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电教示范校”、“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四川省园林式单位” 、“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院党委也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表彰。
面对成绩和荣誉,饮水思源,我们深知:学院的30年是各级党政关心宜宾高等教育的30年,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学院发展的30年,是全院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艰苦奋斗的30年,也是宜宾527万人民对宜宾学院关爱的30年。回眸昨天,追忆历史,学院30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这样的启迪:质量是学院不懈的追求,直接影响着学院的声誉、形象和发展;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学院与时俱进、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优势是成功的有力保证,是我们取得成绩的重要法宝。历史昭示重在指引未来,光荣传统全在薪火传承。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高校简介:http://www.reader8.com/exam/gaoxiaojj/ 欢迎您再次光临读书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