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辅导资料 >

山东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综合复习一(1)

2010-11-17 
读书人为您总结山东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综合复习,希望对您的考试有所帮助

编辑推荐:
初中线性代数的教学目标
初中代数教学设计方案
春日客龟溪游废园教学赏析
 

  知识的建构

  1.从本质上来说,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安德森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把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

  4.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5.知识的作用:知识是人对行为进行定向和调节的基础,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知识具有辨别功能、预期功能、调节功能。

  6.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网络。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成块知识的组织:图式。

  7.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而言,它是某一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可以是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

  8.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建构过程,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9.知识学习的不同类型:

  按照知识获得的不同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与支架性学习;

  根据所获得的知识的不同形式,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0.维特罗克对理解过程的分析:他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意义的生成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11.理解的生成过程:①长时记忆中存在一些知识经验,它们会影响个体的直觉和注意倾向,会影响到个体以某种方式来加工新信息的倾向,学习者首先把这些内容提取出来,进入短时记忆(当前的工作记忆)。②这些内容和倾向实际上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使他不仅能注意外来的、意想不到的信息,也能主动地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注意那些已经有过经验、仍有持续兴趣的信息,去进行选择性的知觉。在这种注意和知觉的过程中,学习者要作出有意识的控制和努力。③经过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要达到对其意义的理解,还需要和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从而主动地理解新信息的意义,这是意义建构的关键。④在最后完成意义建构之前,学习者要先试探性地建立这种联系,进行试验性的意义建构。学习者激活一些有关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理解,同时监视这种试探性理解是否合适。⑤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探性联系、展开试验性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为了检验所形成的理解,学习者可能要与感觉经验相对照,也可能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经验作比较。⑥经检验,如果意义建构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检查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的试验性联系的策略。⑦如果意义建构成功,就实现了意义的理解。

  12.影响理解的客观因素:⑴学习材料的内容:首先,学习材料的意义性会影响学习者的理解;其次,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也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⑵学习材料的形式:学习材料在表达形式上的直观性也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直观的方式包括:第一,实物直观,即对实物的直接观察;第二,模像直观,即用模拟的形象来描述、表现一种事物;第三,言语直观,形象的言语也可以使事物的信息丰富起来,生动起来。

  13.影响理解的主观因素: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影响;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