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1、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激化阶级矛盾。
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标志: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揭开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序幕。
(3)过程:11月6日晚,列宁来到起义的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武装起义。
(4)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
(5)巩固:①苏俄同德、奥议和,并退出了一战;②颁布了《土地法令》③1918年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④1920年底,打退国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6)胜利的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3)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指明了道路。
2、苏联的成立: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联盟的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32)<理解>
1、领导人:斯大林
2、措施:1928年,苏联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3年起,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都是重工业。
3、结果:它们的完成,使苏联由传统上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苏联的国防力量由此加强。
4、1936年,苏联通过法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起来)
5、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见指南41页)
三、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P34-39)<识记>
1、巴黎和会: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即巴黎和会。会议主要由英、法、美三国主宰(“三巨头”:法国的克里孟索、美国的威尔逊、英国的劳合·乔治)。
2、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协约国同战败国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1)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2)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3)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4)经济:德国应进行赔款;(5)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以英、法、美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这一条规定最能体现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凡尔赛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从而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
3、《九国公约》:1922年,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九国公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该条约的签订,实质:是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目的)。
四、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40-41)<识记>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美国的纽约股票交易市场(金融业)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危机特点:a. 范围广 b.时间长 c. 破坏性大。
3、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
4、影响:(1)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人民群众,垄断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的价格,却不惜大量销毁商品。(2)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以沉重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3)引起各国的政局动荡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4)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五、美国罗斯福新政(P42-43)<运用>(P41—43插图)
1、 背景: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当时美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对付危机,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史称“罗斯福新政”。
(“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目的:(1)直接目的: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2)根本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3、内容:首先从整顿金融业开始,恢复银行信用;其次,在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再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整顿,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此外,还新建了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4、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生产领域中的无政府状态。(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5、作用:“新政”的实施,缓和了危机,使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
统治得到稳定,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因为引发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废除)
启示:(1)在经济建设中政府应加大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根椐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经济政策。(2)改革也是生产力,面对危机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国情进行改革,为国家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不能走极端。
六、德意日的法西斯化(P45---48)《理解》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强化
(1)建立 背景:一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2)建立的标志:墨索里尼组织了法西斯党,1922年进军罗马,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3)强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意大利,为转移国内人民的注意力,墨索里尼加紧武力扩张。
(4)对外侵略: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支持西班牙叛军,同时直接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组织了纳粹党。(P46插图)
(2)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希特勒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出任国家元首。
(4)内外政策:
①建立法西斯恐怖专政:
A、1933年制造国会纵火案,目的:借此逮捕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包括保加利亚共产党员季米特洛夫);
B、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一切政党,镇压反法西斯战士;
C、残酷迫害犹太人(目的:煽动种族狂热,为战争制造借口),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②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人数扩到60万人。
(5)对外侵略:1936年支持西班牙叛军,同时直接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吞并捷克斯洛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