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导游资格 > 辅导资料 >

二零一零年北京导游基础第四章考点:曲艺

2010-09-08 
T知识重点:熟悉当前北京地区流行的主要曲艺形式。掌握北京琴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相声的表演特点和代表演员。熟悉京东大鼓、西河大鼓的表演特点。熟悉曲艺与戏剧的区别。  第二节 曲艺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
T知识重点:熟悉当前北京地区流行的主要曲艺形式。掌握北京琴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相声的表演特点和代表演员。熟悉京东大鼓、西河大鼓的表演特点。熟悉曲艺与戏剧的区别。  第二节 曲艺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文人聚集京城,商业经济繁荣,诸般技艺杂陈,悠久的传统文化,使北京自古就成为说唱艺术的摇篮,成为北方曲艺的主要集中地和发源地。
  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曾流行莲花落、道情、秧歌、词话等民间散乐。明代时,外地的一些时调、小曲与北京的音韵相结合,产生出了具有北京地方色彩的演出形式,并组成班子,俗称“档子”,北京的曲艺就形成了。清代,在满汉两种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北京出现了评书、八角鼓、双簧、单弦、相声、子弟书、数来宝、京韵大鼓、太平歌词、莲花落等五彩纷呈的曲艺形式。
  北京地区流行的曲艺从形式上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这一类中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北京琴书和单弦;第二类是以说为主的曲艺形式,这一类中有相声、评书、快板(数来宝)等等。
  一、北京琴书
  北京琴书又称“单琴大鼓”、“扬琴大鼓”,以三弦、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早期是北京及河北部分地区农民自娱自乐的方式,19世纪末才有了专业艺人演出。通县乐亭大鼓艺人翟青山在电台播唱时仅用一台扬琴伴奏,故称“单琴”。其曲调近似平谷调,只是板式都是一板三眼。早期的曲目以长篇大书为主,后经关学增的改进,唱调的前半句多为数说,后半句拖腔,加人多板式不同节奏的Ⅱ昌调,有疾有缓,曲目多取短篇。
  二、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它的前身是流行于河北农村的木板大鼓。19世纪后期传人北京、天津。1900年,刘宝全为了适应北京的听众,放弃了乡土口音,而以北京的语言声调来吐字发音,同时吸收了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韵律,逐渐形成京韵大鼓,专唱短篇曲目。京韵大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流派,即刘(宝全)派、张(小轩)派、白(云鹏)派。唱腔也较木板大鼓更丰富多彩。刘、白、张之后又有白凤鸣创的“少白派”、骆玉笙(小彩舞)创的“骆派”。诸派传人遍及各地,京韵大鼓成为北方曲艺中重要的曲种。
  三、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又称梅花调。形成于清末,流行于华北。梅花大鼓是从清末流行于北京北城的清M大鼓发展而来的新曲种,因旧时的艺人(演员)多在南城演唱,所以当时人们称其为“南板梅花调”,而北城原来的清口大鼓被人们称为“北板大鼓”,以示区别。梅花大鼓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二三人分操三弦、琵琶、四胡等进行伴奏。梅花大鼓腔调婉转动听,以在叙事中抒情见长。其快板紧张又充满活力,慢板深沉而饶有余音。梅花大鼓的传统曲目多取材于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
来源:读书人—导游资格考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