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导游资格 > 辅导资料 >

二零一零年北京导游基础第四章考点:杂耍

2010-09-08 
T知识重点:熟悉当前北京地区流行的主要曲艺形式。掌握北京琴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相声的表演特点和代表演员。熟悉京东大鼓、西河大鼓的表演特点。熟悉曲艺与戏剧的区别。  第三节 杂耍   杂耍是指一部分民间技艺和游艺活
T知识重点:熟悉当前北京地区流行的主要曲艺形式。掌握北京琴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相声的表演特点和代表演员。熟悉京东大鼓、西河大鼓的表演特点。熟悉曲艺与戏剧的区别。  第三节 杂耍
  杂耍是指一部分民间技艺和游艺活动项目的总称。从事杂耍行业的艺人一般是社会中的贫苦人民,观赏的对象也是社会中下层的劳动者。演出地点有杂耍、茶馆、街头、庙会、集市等,尤其是天桥可以说是民间杂耍的集中地,所有的杂耍项目在这里都可以看得到,艺人集中、知名度大,在北京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全国也很有名气。

  一、老天桥的撂地卖艺
  古代,在前门大街和天桥南大街的交会处,有一座花岗岩桥面、汉白玉护栏的拱桥,因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到天坛、先农坛行祭礼都必须从此桥经过,故称天桥。天桥又称平民市场。早在元末明初,天桥地区就出现了蒸饼市、穷汉市、日昃市等饮食、商品市场。到了清代,由于天坛和先农坛坛根地区可以不纳税,所以天桥地区更吸引了大量贫苦艺人前来卖艺,天桥市场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北京民间杂耍的集中地。
  天桥知名度是家喻户晓的,凡北京人或外地来京的人都喜欢逛天桥,天桥的杂耍表演项目有耍中幡、摔跤、拉洋片、变戏法、抖空竹……等等,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繁多,老百姓称其为“杂巴地”。天桥艺人中身怀绝技、影响最大的是“八大怪”。八大怪每人都有一手绝活儿,艺高且逗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人称“八大怪”。1900—1949年天桥先后出了三届八大怪,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光顾欣赏。
  天桥民间杂耍的舞台极为简陋,几张桌子、一个帐子、一个天棚、一个高台,支起棚子就开演,撤下帐子就结束,俗称“撂地卖艺”。演出的时间也不固定,观众多少也没关系,一切因人而定,只要舍得出钱,为一个人演出也行。杂耍的这种快捷、便利、活泼的演出形式,深受百姓欢迎。另外,在天桥表演民间杂耍的艺人,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功夫是真的,技巧也十分高超,所以也吸引了许多社会中上层人物及文人墨客,并受到了他们的赏识。

  二、中幡
  中幡指一根7—8米长的竹竿,上端悬挂一幅长约3米、宽约1米的布幡,幡上有神像
  或文字,幡的上方还悬挂三个用布做成的圆筒,圆筒四周挂有两面带火焰的三角旗和一些小铃铛。
  耍中幡时,表演者要将幡用单手举起并抛向空中再用手或头部、臂肘接着。头顶顶幡称“脑建”,移于鼻处称“鼻建”,又移在口上称“齿建”,再移到臂肘上称“盘肘”。耍中幡有一人耍,也有两三个人同时耍一幡的,多人耍主要看表演者送幡和接幡的功夫。耍中幡有两种性质,属营业性的主要在庙会和天桥。另一种用于民间花会,边走边耍,如遇牌楼还须将幡从牌楼上方掷过去,耍幡人跑过去接住,故民间有一句谚语“中幡怕过牌楼”。

  三、摔跤
  摔跤又称“掼跤”、“争跤”。起源于宋、元,清朝时渐盛。摔跤人集合的地方称跤场。跤场又分官跤场和私跤场两种。前者由官方主持,主要是为选拔力士而设;后者为私人主办,是为民间习武、表演之用。私跤场大多设在庙会和天桥。庙会有时间性,而天桥跤场则天有表演。摔跤的手法有推、挤、倾轧、绊、背、扫堂腿、鸳鸯绊、野马分鬃、举火烧天等。

  四、拉洋片
  拉洋片又称“西洋镜"、“西洋景”。道具夷一只木箱。木箱内装有转轮,转轮上装有各利画片,箱子外壁设若干圆洞,洞上装有一凸镜观者通过此凸镜往箱内观看,表演者根据画碡的内容配以唱词和锣鼓。锣鼓的装制与十不闲(曲艺的曲种之一)相似,都是由一人表演。

  五、掷石锁
  石锁是用石料制成,形状与中国古代铜锁相同,重量有二三十千克。表演时司分一人或多人,有正掷、反掷、跨掷、背掷、头接、肩接、肘接、指接等。参加民间花会演出称“石锁会”。平日,人们常用它来锻炼身体,增强臂力。
相关知识:
2010年导北京导游基础第四章考点知识:京剧
2010年导北京导游基础第四章考点知识:曲艺
来源:读书人—导游资格考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