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作文 >

一篇文章应对千道高考作文题目的秘诀

2010-08-15 
对于考场,这个问题更现实。有的考生,本有满腹文章,有下笔千言的本领,可是一到考场,面对那道作文题,却往往无从下手。患的什么病?医生诊断说,患的是“盲题症”:此生并非不善“作文”,而不善“作题”!

推荐阅读:

  【导言】“作文”一事,人人皆知,而“作题”一说,初听令人费解。

  作文与作题有何不同呢?作文者,以题求文也;作题者,以文求题也!作文是先有题而后有文,作题则是先有文而后有题。

  “作文”是千百年来的常规事,“作题”则是现代社会中的新奇事!某公司悬赏三万,要为他们的那篇千字文广告写一个不超过三个字的标题。这就是“以文求题”的典例,真乃一字万金!

  对于考场,这个问题更现实。有的考生,本有满腹文章,有下笔千言的本领,可是一到考场,面对那道作文题,却往往无从下手。患的什么病?医生诊断说,患的是“盲题症”:此生并非不善“作文”,而不善“作题”!

  作题者,捉题也!

  (二)“作题”有何妙用?

  ——吃透一种 通吃各题

  “十年猜题十年中”,这到底是神话还是实话?回答是:有的是神话,有的是实话!

  比如,2005年的北京题目“安”。如果有人说,他猜中了这个“安”字,则是神话;如果有人说,他猜中了这个“和谐的时代主题”,则是实话。

  “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这是几十年来,甚至是千百年来人们应考的成功对策:这种对策在考场作文中又体现得更为典型和凸出。

  “吃透一种,通吃各题”是这种对策的结晶表述。讲的是,如果你吃透了一种作文材料,你可以得到利用这一种材料“遍吃”各种作文题的本领。

  这种提法,绝非耸人听闻。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篇文章也好,一千首诗歌也好,主题所向:时也,事也!

  出题目的人也好,做文章的人也好,主题所向,也是时也,事也!

  出题人与作文考生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之中,享同一个“时”,想同一桩“事”。

  他们怎么不会出现“英雄所见略同”呢!

  这就是我们“吃透一种,通吃各题”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作题对策(一) 标题连接法

  ——焊补断裂铆贴金

  对策说明

  “鱼抬梁”的故事出自神匠鲁班的妙笔。本来那根横梁的长度不够,与两侧的柱子搭不上肩。神匠有办法:让两侧的柱子“长出”嘴来,正好含住长度不够的横梁两端。此时,不仅横梁“够长”,而且神妙万分。

  作文考场上,当你事先准备的那篇文章,与卷子上的那个题目对不上号时,你就不会想想,让作文“柱子”也长出“鱼嘴”来,正好把你那篇长度不够的文章能够“含住”!

  这里的“鱼嘴”就是文章的副标题。

  作文的题目由命题人制作,而文章的副标题则由考生自己神创。

  副标题如同焊条,它能熔补“文不对题”时出现的裂缝;副标题如同铆钉,它能把质地不同的“两张皮”死死地钉成一体,且能把原来的缺点变成铆钉的亮点!

  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桃花源祭

  ——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到来,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树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

  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

  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对策解密

  本文作者独辟捷径,在一篇看似无关主题的作文上,只巧设了一个子标题,立刻使原文与主题对接。不信,大家不妨去掉副标题再读一遍。本来讲的是生态破坏的问题,但加上副标题后,原文的重心立即偏向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正是因为没有听取智者的意见,桃花源才遭此劫难。作文不就和话题对接上了吗?妙啊!

  副标题中的“智者”从何而来?作者临场虚设也!注意文中语句“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这句话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作者临场虚设。虚设理由:所有不合乎规律导致的下场都可以归入不听智者真言的下场,这就回应了“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之话题。

  引子思考

  按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把原文放到2002年高考作文题“规则”,2005年作文题“安”“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双赢的智慧”等话题作文中呢?

  答:可以,胡乱开发本身就是违反规则的行为。添加副标题为“不遵守生态规则的后果”;本来桃花源人相安无事,但自从来了一批开发者后,桃花源人的日子不能安宁了,可添加副标题为“今安何在?”;……

  作题训练

  请试用标题连接法将下面的优秀作文按所给话题进行改写。

  原话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落 榜

  天色尚早,一大群人已经挤在榜前,一个个像鸭子被掐着脖子似的张望着,只见那榜上“薄松龄——县、府、道三试第一”赫赫显眼。

  “不知这蒲松龄何许人也,竟然被施闰章主考评价为‘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将一时富贵丑态全都写活了’”一个人指着榜说道。

  “施闰章可是一名大文学家,居然对此人评价如此之高,想必蒲松龄日后前途似锦呀!”旁边的人应和着。

  “哼,我看未必,听说这个蒲松龄并未按八股文之格式来写,他今天能登科在我看来不过是个意外,日后……”又有一个人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而此时的蒲松龄正心花怒放。他今年尚不足19岁,第一次来参加秀才考试就得了县、府、道三试第一,正如那人所说的——前程似锦,也难怪蒲松龄一路哼着小曲如醉如痴地荡回家去。

  眼看乡试日期迫近,蒲松龄便急急准备好行囊去参加考试。大家都相信蒲松龄此去必是金榜题名了。

  说来也是,蒲松龄接过文章题目,顿时文思泉涌,行云如流水,下笔走飞龙。他时而揣摩文句词藻,时而引经据典,不消多大功夫,一篇佳作便一挥而就。细细品味文章蒲松龄自己也禁不住赞叹起他的文采,心想这次中举想必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料想呆在考场也没有益处,便早早交了卷子自信十足地走出了考场。

  “考得如何?”在外等着的人们争着问道。

  “笔随心走,一气呵成。”蒲松龄笑着回答。而众人已明白了八九分。

  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发榜的日子。又是大群的人围着。蒲松龄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却连有关自己的半个字都没有找到。蒲松龄心中诧异,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家。

  “为何院试第一的蒲松龄榜上无名?”有人不解。

  只见那个曾经把半句话咽回去的人站了出来,摇着头,感慨道:“上次院试是因施大文学家主考,他爱才惜才,虽然蒲松龄没按八股文来写,但仍给了头名,从才学看,登科虽是出人意料,但也是情理之中。可这样的好事毕竟很难再遇到。纵然蒲松龄文采非凡终究离开了八股文的格式,落榜岂不是合情合理?”

  众人点点头,唯独蒲松龄摇着头黯然离开……

  改写话题: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