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丽丽从小就不爱说话,回答问题很少能痛痛快快地说个明白,只是用点头或摇头作答。稍长大一点后有所改善,但一见到陌生的客人或亲戚,还是“金口难开”。开始,妈妈认为可能是孩子性格内向、害羞所致,也许长大了就好了。可是丽丽上小学后情况变得更糟。老师点到她回答问题时,丽丽经常是一言不发。妈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带她去看儿童心理门诊。
其实,这是儿童缄默症在作祟。儿童缄默症是指患者不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回答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以书写或手势或摇头、点头的动作与人交流。儿童缄默最常见、最直接的诱因就是儿童小时候受到过惊吓、恐惧等不良因素的刺激,或者受到父母频繁的严厉责备、打骂,导致儿童性格内向、羞怯、软弱与自卑。
儿童缄默症具有以下5个临床特征:1.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 2.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3.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4.是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5.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心理疾病。
患了缄默症的儿童并不是不能说话,只是由于心理作用的影响,导致他们不愿说话或不敢说话。因此,作为家长要尽量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其次,对处在语言发育期的儿童要尽量避免各种精神上的刺激,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和开朗豁达的性格。再次,消除心理紧张因素,适当安排和改善其生活和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最后,对患儿的缄默不要过分注意,避免强迫讲话造成情绪上的进一步紧张,甚至产生反抗心理。可采取转移法,如父母陪孩子游戏、外出游玩,分散其紧张情绪。在情绪松弛的基础上,让孩子主动说话,孩子张口讲话就给予奖励和鼓励。也可以用孩子最需要、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条件让孩子说话。父母应该戒急戒躁,不能打骂、责备、逼迫孩子说话,对一些症状较重的患儿,如有过分焦虑、紧张、恐惧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抗焦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