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从2009年开始,“90后”占据了高考的主流群体,正是这一群体颠覆了新科状元“书呆子”的形象。在个性特征上他们延续了“80后”的个性张扬,不乏能歌善舞、文理兼修、古典与现代,娱乐与学习兼顾之辈。
似乎每一年的高考状元都会是清华的争取对象,而且还会有不菲的奖金,这个奖金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吧,一方面是鼓励考生,另一方面就应该算是状元的代言费吧。因为“高考状元”的出现无疑为他所在的学校争了光,是一个教育成功的真实案例。“高考状元”对于家长来说,无疑就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了,但这一切光鲜的荣誉在学生看来是一个紧箍咒,会让他们时刻处于紧张状态。
从2009年开始,“90后”占据了高考的主流群体,正是这一群体颠覆了新科状元“书呆子”的形象。在个性特征上他们延续了“80后”的个性张扬,不乏能歌善舞、文理兼修、古典与现代,娱乐与学习兼顾之辈。如江苏状元潘怡婧兴趣广泛,喜欢阅读、看电影、听音乐、体育锻炼,钢琴专业考试考到10级。陕西状元王欣怡在喜欢弹奏琵琶、古筝、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的同时,还是台湾RAP歌手周杰伦的忠实粉丝。北京文科状元刘庭梅则是个“玉米”,是李宇春的超级“粉丝”,和偶像一样,她凡事玩得认真、玩得坚持、玩得有劲头,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在个性特征上他们张扬而富有前卫精神,在荣誉上他们则显得很低调,对于“高考状元”这一含金量颇高的“头衔”普遍表现出“淡然处之”的理性态度。
“状元”不是用一纸成绩来诠释的
在北京某考场里兴奋走出来的考生小Z说,状元不应该只是分数上的,应该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不流行“书呆式”的“状元”,另外状元也存在着很多偶然性,很多高考状元都不是学校里平时成绩最好的,基本都是在排名第三到第五名左右的。
“状元”是对我们一般考生的心灵摧残
“我觉得‘高考状元’的提法对于我们这些学习一般的考生来说,简直是一种心灵上的摧残!”走在小Z旁边的另一名考生说:“本来我们平时学习压力就特别大,好不容易高考完了,媒体以及学校老师几乎都将聚光灯照在状元身上,对我们这些普通生考好考差,少有人关心我们的感受。其实我们也有很多优点,结果都被聚光灯的阴影给挡住了。”
“状元”会束缚学生的自由
从某种角度来说“状元”制约了一个学生的自由,因为太多的社会关注会让他感到压力,会让他时刻都得提醒自己是个“状元”,无论做什么都得是优,所以“状元”的名誉就像一个紧箍咒,时刻在告戒他们要争第一。
专家声音:“状元”不该是学校炒作名誉的由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一位老师表示:“高考状元”的提法有欠妥,如果一个学校出现一名“高考状元”,无论是学校、班级还是班主任都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冠以许多光环,扩大化学校教育的实质,对学校品牌的推广失真。其实“状元”的学习方法不一定会适合所有学生,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状元的名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