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会考试 > 会计职称 > 复习指导 >

09年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资产核算冲刺辅导

2009-07-05 

  

  (一)存货成本的确定

  (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下,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2、掌握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的计算

  【典型例题】

  1.单选: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 )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2单选.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06年3月1日结存A材料200吨, 每吨实际成本为200元;3月4日和3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180元和220元;3月10日和3月27分别发出A材料400吨和350吨。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 )元。

  A.30000 B.30333 C.32040 D.33000

  答案:D

  解析: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所以期末剩下的存货应是最后购入的,本题期初及本期购入的存货共计900吨,发出750吨,所以剩下来的150吨应该是3月17日购进,所以月末账面余额=150×220=33000

  3.单选,接上例,若该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 )元

  A.30000 B.30333 C.32040 D.33000

  答案:C

  解析:3月4日材料的单位成本=(200×200+300×180)÷(200+300)=188

  3月10日结存材料的成本=(200+300-400)×188=18800元

  3月17日材料的单位成本=(18800+400×220)÷(100+400)=213.6

  月末材料的数量=100+400-350=150

  月末材料的账目余额=150×213.6=32040

  4.计算题.甲公司按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的发出成本。2003年3月1日结存A材料1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0元。本月发生如下有关业务:

  (1) 3日,购入A材料5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5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2)5日,发出A材料80公斤。

  (3)7日,购入A材料7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98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12日,发出A材料130公斤。

  (5)20日,购入A材料8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1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6)25日,发出A材料30公斤。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A材料:

  (1)5日发出的成本。

  (2)12日发出的成本。

  (3)25日发出的成本。

  (4)期末结存的成本。

  答案:

  (1)A材料5日发出的成本=80*100=8000(元)

  (2)A材料12日发出的成本=20*100+50*105+60*98=13130(元)

  (3)A材料25日发出的成本=10*98+20*110=3180(元)

  (4)期末结存的成本=60*110=6600(元)

  

  (一)原材料的核算

  1、实际成本法―――设置的账户有“原材料”和“在途物资”

  (1)购入材料

  ①购入材料需要看两方面,一:是否入库;二:是否付款

  如果验收入库: 通过“原材料”核算

  如果尚未验收入库:通过“在途物资”核算

  以支票支付:通过“银行存款”

  如果付款 以银行汇票支付:通过“其他货币资金”核算

  以银行本票支付:通过“其他货币资金”核算

  款项已经预付, 通过“预付账款”核算

  如果签发并承兑商业汇票:通过“应付票据”核算

  未付款 如果背书转让一张商业汇票:通过“应收票据”核算

  如果只是款未付,则通过“应付账款”核算

  ②如果发票账单月末仍然未到达,应按照暂估价记账,下月初再用红字冲回,收到发票账单后再按照实际金额记账。

  暂估: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冲回:作分录相同及金额为红字

  (2)发出材料――看材料的用途

  借:生产成本 (车间生产产品领用材料)

  制造费用 (车间一般物料消耗)

  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领用材料)

  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领用材料)

  贷:原材料

  08年计算题

  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发出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价。运输费不考虑增值税。

  2008年4月,与A材料相关的资料如下:

  (1)1日,“原材料—A材料”科目余额20 000元(共2 000公斤,其中含3月末验收入库但因发票账单未到而以2000元暂估入账的A材料200公斤)。

  (2)5日,收到3月末以暂估价入库A材料的发票账单,货款1 800元,增值税额306 元,对方代垫运输费4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

  (3)8日,以汇兑结算方式购入A材料3000公斤,发票账单已收到,货款36000元, 增值税额6120元,运输费用1 000元。材料尚未到达,款项已由银行存款支付。

  (4)11日,收到8日采购的A材料,验收时发现只有2950公斤。经检查,短缺的50公斤确定为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A材料验收入库。

  (5)18日,持银行汇票80000元购入A材料5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49500元,增值税额为8415元,另支付运输费用2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剩余票款退回并存入银行。

  (6)21日,基本生产车间自制A材料50公斤验收入库,总成本为600元。

  (7)30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4月份基本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领用A材料6000公斤,车间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1000公斤,企业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1000公斤。

  要求:

  (1)计算甲企业4月份发出A材料的单位成本。

  (2)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企业4月份与A材料有关的会计分录。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和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元表示)

  【答案】

  (1)发出A材料的单位成本=(20 000-2 000+2 200+37 000+51 500+600)/ (2 000+2 950+5 000+50)=109 300/10 000=10.93(元/公斤)

  (2)

  ① 借:原材料 2 000

  贷:应付账款 2 000

  ② 借:原材料 2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06

  贷:银行存款 2 506

  ③ 借:在途物资 37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 120

  贷:银行存款 43 120

  ④ 借:原材料 37 000

  贷:在途物资 37 000

  ⑤ 借:原材料 51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415

  银行存款 20 085

  贷:其他货币资金 80 000

  ⑥ 借:原材料 600

  贷:生产成本 600

  ⑦ 借:生产成本 65 580

  制造费用 10 930

  管理费用 10 930

  贷:原材料 87 440

  解析:发出材料的单位成本为10.93元,则基本生产车间领用的材料为6000*10.93=65580元,应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为1000*10.93=10930元,应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领用材料为1000*10.93=10930元,应计入管理费用。

  2、计划成本法――使用的账户是“原材料”“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

  (1) 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①采购: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②按计划成本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注意:计划成本=验收入库的数量×计划单价

  ③结转差异: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节约差异: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2)、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

  ①按计划成本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等科目

  贷:原材料

  ②分配材料成本差异

  发出材料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

  =(期初材料差异额+本期入库材料差异额)÷(期初计划成本+本期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本公式中,分子差异额超支用正数、节约用负数表示

  分录:超支差异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节约差异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

  【典型例题】

  1.单选: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万元。

  A.超支5 B.节约5 C.超支15 D.节约15

  答案:A

  解析:[20+(110-120)]/(80+120)×100=5(超支)

  2.单选.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 000元,成本差异为节约1 000;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 000元,成本差异为超支为400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 000元。假定该企业按月末计算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分配的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则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元。

  A. 450                   B.-450

  C.1 050                  D.-1 050

  答案:B

  解析:成本差异率=(-1000+400)÷(100000+100000)=-0.3%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50000×(-0.3%)=-450

  3.单选.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45万元;当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85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

  A.502.5 B.570 C.630 D.697.5

  答案:B

  解析:本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45-85)/(250+550)*100%= -5%,则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节约差异为600*-5%= -30万元,则当月生产车间领用的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00-30=570万元。

  4.判断.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平时收到原材料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项目,领用或发出原材料时应按计划成本贷记“原材料”科目,期末再将发出材料和期末材料调整为实际成本。( )

  答案:错

  解析:计划成本法下,收到原材料入库的时候,就要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

  (二)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1、包装物

  注意:包装物成本分摊如下:

  ①生产领用的包装物成本计入“生产成本”

  ②随同产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计入“销售费用”

  ③随同产品出售且单独计价包装物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2、低值易耗品

  一次转销法主要适用于价值较低或极易损坏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五五摊销法通常既适用于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的低值易耗品,也适用于每期领用数量和报废数量大致相等的低值易耗品。

  采用五五摊销法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处理:

  (1)领用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领用时摊销低值易耗品价值一半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2)报废时:

  摊销低值易耗品另外一半价值: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同时:将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与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对冲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三)委托加工物资

  1、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加工的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

  (1)加工耗用物资的实际成本;

  (2)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往返运输费等;

  (3)支付的税金

  注意:

  ①凡属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其所负担的消费税应计入加工物资成本;

  ②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资用于连续生产消费品的,应将所负担的消费税先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按规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费品销售后所负担的消费税。

  2、委托加工物资会计处理――注意计划成本核算

  (1)发出物资的会计处理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如果节约此科目就在借方)

  (2)支付加工费用及运杂费等的会计处理

  ①支付加工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②支付运杂费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③消费税的处理

  如果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消费税可以抵扣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

  如果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销售,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中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3)加工物资入库的会计处理

  借:周转材料或原材料等(计划成本)

  贷: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

  借贷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计入借方,节约计入贷方

  (四)库存商品

  1、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

  销售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以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四)库存商品

  1、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

  销售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以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2.存货减值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其中,

  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计提跌价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已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

 

权益法
①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②企业对其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企业所发生的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作为应收项目处理,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A:“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贷:银行存款B: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实现净利润: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但以本科目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 被投资单位以后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股票股利,不进行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簿中登记。.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借:银行存款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此科目也可能借方)        应收股利(金额为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投资收益(也可能在借方)同时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分录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也可能是相反的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典型例题】

  08年判断: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即使以后期间价值得以回升,也不得转回。( )

  答案:对

  解析: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08年计算题:甲上市公司发生下列长期股权投资业务:

  (1)20×7年1月3日,购入乙公司股票580万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25%,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将其用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每股收入价8元。每股价格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25元,另外支付相关税费7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当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不存在差异)为18000万元。

  (2)20×7年3月16日,收到乙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3)20×7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

  (4)20×8年2月16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7年度股利,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0元。

  (5)20×8年3月12日,甲上市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20×7年度的现金股利。

  (6)20×9年1月4日,甲上市公司出售所持有的全部乙公司的股票,共取得价款5200万元(不考虑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及相关税费)。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企业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为18000×25%=4500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580×(8-0.25)+7=4502

  借: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4502

  应收股利        145(0.25×580)

  贷:银行存款      4647

  (2)借:银行存款145

  贷:应收股利 145

  (3)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750(3000×25%)

  贷:投资收益         750

  (4)借:应收股利  116(0.2*58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16

  (5)借:银行存款  5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502

  ――损益调整 634(750-116)

  投资收益         64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