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考试 > 复习指导 > 卷二 >

司考出题老师刑法配套练习及答案四

2009-07-04 

第四章 未完成罪
一、单选
1.在我国刑法中,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其处罚原则为()
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甲蓄意杀害乙,有一天,甲看见乙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乙熬药给牛治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意外事件
3.小偷翻墙入室进入吴某家,找出存折,但存折上只有1元钱。小偷无奈只得离去,小偷的行为是()
A.盗窃既遂 B.盗窃中止 C.犯罪预备 D.对象不能犯未遂
4.李某因私仇蓄意杀害杨某。一天,李某在杨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李某尚有子弹3颗,却怕罪行
败露,遂停止开枪射击。李某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一般违法行为 D.意外事件
5.张某在一僻静处将一妇女抱住,意欲奸淫,突然,附近走出两个男人,张某只得放弃犯罪,张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不构成犯罪
6.甲盗窃同宿舍乙的金戒指后,受到良心谴责,在乙发觉前把钱放回原处,甲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负刑事责任
7.甲在树丛中向仇人乙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数罪
8.甲与乙有仇,某日,趁乙家无人时,放火点燃乙家房屋,火烧起来后,甲又后悔,奋力扑救,但因火势过猛,乙家房屋
被烧毁。甲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负刑事责任
9.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
A.预备形态 B.实行过程中 C.预备形态和实行过程中 D.预备形态和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实行过程中

10.犯罪未得逞是指()
A.未发生任何结果
B.未实现犯罪目的并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
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D.未齐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11.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
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意表示 D.不构成犯罪
12.甲某蓄意盗窃,但打开银行保险柜后,发现空无分文即离开,甲的行为是()
A.盗窃既遂 B.盗窃预备 C.工具不能犯未遂 D.对象不能犯未遂
13.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遂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张某的行为属
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14.甲于某日携带匕首前往乙家,准备杀乙泄愤,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15.赵某持刀闯入女友钱某家中,声称要挖出她的双眼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
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依照刑法规定,对赵某应如何处理()
A.应当不处罚 B.应当从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16.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
B.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
D.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
17.某甲在乙的房间正举刀准备杀乙,忽然听到有人敲门,甲急忙弃刀跳窗逃走。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18.甲某晚蒙面持刀抢劫某妇女的钱包,第二日,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归还被害人,并声称自己是开玩笑。
甲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19.甲、乙、丙、丁4人预谋某晚去某超市盗窃,甲提供了一辆自行车,届时甲因害怕未去,由乙、丙、丁3人用甲提供的
三轮车盗走超市的大批名贵手表,在这起盗窃案中,甲的行为应定为()。
A.盗窃预备 B.盗窃既遂 C.盗窃未遂 D.盗窃中止


二、多选
1.犯罪未遂表现为()
A.未实现犯罪目的 B.未齐备某一具体犯罪的全部要件 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D.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
2.犯罪既遂的表现形态()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结果加重犯
3.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A.犯罪分子已经接近着手实行犯罪 B.犯罪没有得逞
C.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D.犯罪分子不愿意继续实行犯罪
4.下列内容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情况有()
A.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该财物的
B.犯罪分子自以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但客观上该犯罪不可能进行到底
C.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D.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被迫中断犯罪
6.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A.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然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B.某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只被轻伤
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

D.某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存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拾到一个
存物牌,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交给李某
7.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A.调查被害人的行踪 B.明确的犯意表示 C.开始着手实施犯罪行为 D.积极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8.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A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B某乙用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逃走,结果马死周某负轻伤 
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 
D某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存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拾到一个存
物牌,随即从口袋取出交还


三、案例分析
1.被告人张某与王某是同村村民,二人约好一同外出打工,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返家。途中在成都转车时,二人
身上所带钱已所剩无几,看到车站附近有一杂货店,顿生邪念,商量去抢杂货店,就用剩余的钱买了二把匕首。深夜,二人
手持匕首去敲杂货店的门,店主开门后,二人即往店内挤,店内有数人在打麻将,见有陌生人来,即喝问干什么的,张、王
支唔半天,答不上来,手中的刀又被人发现。众人即将二人扭送派出所。张某、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请
说明理由。
2.李某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李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正
要离开的时候,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李某撞个正着。李某用撬棍将保安员打
昏后逃走。回到家中后,李某恐保安员醒来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
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
问:(1)李某的盗窃未遂属于犯罪未遂中的哪种类型?
(2)李某盗窃未遂后将保安员打昏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为什么?
(3)李某返回作案现场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种形态?
(4)对李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3.甲乙共谋入室盗窃,约定甲进入室内寻找财物,乙在外放风。但在甲刚好翻墙入室,尚未着手盗窃财物之时,乙即因心
生恐惧而逃跑,后甲窃得财物价值1万元,问乙是否成立犯罪中止?
4.杨某晚上10点回家途中,发现前面有一女青年甲孤身一人行走,遂心生歹意,尾随其后。行至一片树林边时,杨某将甲
挟持到树林中,欲行强奸。甲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杨某见状,打消了强奸的念头,转身离去。
问:(1)杨某构成犯罪吗?
(2)杨某能否成立犯罪中止?


第四章 未完成罪答案
一、单选1.B 2.B 3.D 4.B 5.A 6.C
7.C(放弃可以重复进行的侵害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8.B 9.D 10.D 11.B 12.D 13.A
14.B(基于内心的恐惧感而放弃犯罪的,属于犯罪中止)。
15.D 16.C 17.C 18.C
19.B(共同犯罪中,某人自动中止犯罪,但未制止他人的犯罪或未有效地防止结果的发生的,该人仍然成立犯罪既遂)。
二、多选
1.ABCD 2.ABCD 3.BC 4.ACD 6.AB 7.AD 8.A B 
三、案例分析
1.答案:张某、王某属于犯罪预备阶段。因为张某、王某敲门进入的行为是属于抢劫的准备阶段,并没有"着手"实施抢劫
的犯罪构成要件中的行为,即没有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直接针对作为抢劫罪犯罪对象的财物或者人身,即没有直接着
手实施让店主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因此属于抢劫罪中的预备阶段。
2.答案:(1)李某的盗窃行为属于终了的未遂,不能犯未遂。(2)应定为抢劫罪。(3)属于犯罪预备。(4)对李某应以抢
劫罪和故意杀人罪(预备)定罪,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司考吧sikao8.com
3.答案:甲入室行窃,乙在外放风,属于二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应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中,一人既遂,其于犯罪人
均应成立犯罪既遂。乙虽然在甲着手行窃前即因心虚而逃跑,但其逃跑行为对甲的盗窃行为并不能有效制止,所以,甲盗窃

既遂,乙也应当承担犯罪既遂的罪责。
4.答案:杨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即构成强奸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
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具备三个特征:(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也就是说中止只能发
生在犯罪预备至犯罪既遂前的过程中。(2)必须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人如果不是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受到阻碍而认为不可
能完成犯罪从而放弃犯罪的,不是犯罪中止;反过来,行为人在自认为有可能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的进行,即使
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犯罪但行为人不知道这种情况的,仍然成立犯罪中止。(3)必须是彻底地放弃犯罪,即行为人打消完成该
种犯罪的念头而不再实施该种犯罪。如果行为人是感到时机不成熟暂时等候适当时候再实施犯罪的,就不是犯罪中止。本案
中杨某的行为属于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即杨某出于自己的意志停止自己认为可以进行下去的犯罪活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