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历年真题 > 专业课真题 >

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考研新闻学试题点评

2009-07-02 

08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刚刚过去不久,各位考生经历了漫长的复习和考前的紧张,终于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但放松之余,恐怕还会有一些紧张,一些担忧。成绩还是未知数,能否上线还不清楚,即使上线,后面还会有新的竞争……我劝诸位,这些都别想了,先好好玩它一个月再说。不管结果如何,我相信大部分考生都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无论这次能否考上,这段经历,都已经成为你年轻时代拼搏进取、挑战自我的见证,成为了美好的回忆的宝贵的财富。在这里预祝大家都取得理想的成绩,在五彩斑斓的2008年里,充实、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从整体上看,今年的考题对考生的要求,既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又包括了知识、理论的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能力。与前几年的试题相比,尤其是与去年的考题相比,对知识、理论灵活运用的要求有所提高,这也是近几年传媒大学新闻学考题的一个总趋势:基本概念、定义考得越来越少,而对考生平时的知识储备、阅读积累和现场应变性思维能力考得越来越多,对一些学术前沿话题也有所涉及。

具体地说,在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定义中,今年考到的只有以下几个:新闻手段的概念、《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之友报》、《申报》、广播通讯的定义、新闻体裁的概念,总共大约50分,在150分中占少数。其它题都是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平常阅读积累和学术前沿话题的考核。比如新闻理论部分的论述题和第二道简答题,考的都是新闻学术界的前沿话题、热点话题。关于“十七大报告”,我在考前必会20题的辅导中已经有过详细的讲解,这类重要的热点问题,考试是不能回避的。新闻史部分的论述题,要求学生将参考书中三章的内容融会贯通、灵活使用。

由此可见,传媒大学的新闻学考题,正在由“知识型考核”向“能力型考核”转变,由“记忆性考查”向“创造力考查”转变,由“参考书本位”向“阅读面本位”转变。因此,提醒后面的考生,在熟悉参考书的同时,(1)一定要加强日常的阅读积累,对于各位新闻传播学大家、名家的观点要有所了解;(2)对于各类新闻学著作都要有所涉猎;(3)对于各种社会热点、焦点话题加强关注;(4)要经常从新闻学术期刊上了解和感受新闻传播学界的前沿话题。

1、整体命题模式

今年考试在题量、题型上与近几年的考题没有显著差异。总分为150分,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各占50分。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写作四类,共16道题,其中名词解释7题,简答6题,论述和写作共3题。这种题型分布方式在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生入学考试中已经延续约十年,成为一种稳定的命题模式。估计未来几年内还是不会有大的变化,题型仍然局限在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写作、作品分析几类之内,偶尔可能会出现简单的填空题。因此,后面的考生在复习时,还是要加强这几类题型的训练。

2、各部分具体的命题特点

(1)新闻理论部分——“舆论”仍然是重点话题。

近年来,“新闻舆论”一直是很多学校新闻学考试的重点,这次的考题也不例外,这也是在我们考前预测之中的。在新闻理论部分的50分钟,直接考到“舆论”的题占了30分:论述题和一道简答题。名词解释的第二题“新闻手段”和简答的第二题“新闻事业联系群众的方式”虽然没有直接考“舆论”,但答案中都必然会涉及舆论的内容。因此,与舆论完全无关的,只有第一道名词解释,仅5分。今后几年中,舆论仍将是新闻学考核的重点,其中又以“舆论监督”为重中之重。尤其要关注舆论监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舆论监督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舆论监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法制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2)新闻史部分——近代报业是重点,外新史出现偏题。

在新闻史部分,中国新闻史仍是重点,占了35分。而在这35分中,又有30分考核的是近代报业(包括“早期外国人在华办报”、“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三部分)。从传媒大学历年的新闻学考题来看,近代报业一直是中国新闻史的考核重点,因此考生必须重点掌握。具体地说,要掌握以下三个方面:1)这三个阶段的重要报刊、报人;2)各派别的办报思想、方针及其影响;3)报刊业务改进状况。

今年外国新闻史考得相对比较偏,“星法庭”和“《人民之友报》”都不是外新史的重点内容。这又透露出一个信息,外国新闻史的考核虽然分值低,但涉及面广,边边角角的知识都可能考到。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不一定要掌握地多么深入,但尽可能全面,那些不重要的知识点也尽量都浏览一下,有个初步印象。

(3)新闻业务部分——功夫在参考书之外

新闻业务部分,突出体现了刚才提到的命题方针——淡化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强化对学生平时阅读积累的考核。在这50分中,参考书中明确出现过的定义、概念只占15分(名词解释第一题和简答第二题),其它可以说都是课外的知识,甚至包括一些新闻学界至今仍有争议的前沿性话题,比如“公共广播电视”的概念。因此,这部分想要的高分,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对各类新闻传播学著作都要有所涉猎,尤其要关注《新闻与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等核心期刊,了解前沿学术话题和各方观点,勤于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另外,最后一道大题又是写作题。从2005年至今,四次的考试中有三次把写作作为业务部分的大题,充分说明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以后考生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写作能力,建议每周练笔至少3次,多写点消息稿和评论稿,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1、答题顺序安排

(1)不一定非要按照试卷上的顺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先挑熟悉的问题回答,争取把那些自己会的题答满答透、答到极致。

(2)可以先答论述题,后答简答题。一方面,论述题分值高,更能考查考生的能力,是很多阅卷老师的重点批阅对象,因此应该答得尽量深入翔实一些。另一方面,论述题中有时候包含着简答的问题,在答论述题的过程中,可能会不知不觉得出一些简答题的答案。比如今年的新闻理论部分,两道简答题都被涵盖在论述题之中。

(3)建议不要最后做写作题。因为写作题考得就是你的写作能力、文笔水平,等把其它题答完了,基本上思维已经疲惫了,手也写麻了,时间也很紧张了。这时候再来做写作题,往往发挥不出最好水平。

2、答题技巧

名词解释点到为止,说出“是什么”就可以了,百字左右为宜。简答适当叙述,但不要过分展开,在名词解释的基础上,加上几句话的背景、意义这些内容就可以了。论述尽量深入拓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答案应在四百字以上。但不管多长的答案,都不能是一团乱麻,而要善于归纳出1、2、3……让阅卷老师感觉自己思路清晰,文笔流畅。

如果出现自己不熟悉的问题,不要紧张,用自己熟悉的知识往问题上套;善于说一些“空话”、“套话”。比如今年新闻史部分简答题的第一题,即使不知道《人民之友报》的具体内容,但只要知道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派的报纸,就可以把当时的时代背景答进去作为它创办时的情况,它的意义也不外乎就是促进了这些思想的传播、推动了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之类。

3、答题风格

答案要体现出“传媒大学风格”。不要过多使用理论性、学术性太强的语言,语言风格应平易朴实,贴近生活,条理性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例子来阐述理论问题。善于从正反两面或多个角度论述观点,强化说服力。

最后希望2009年考生能尽早准备梦想成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