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物资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会严重影响受灾区的反应能力,在极端的条件下甚至会影响周边地区的反应能力,必须保证各种应急物资如水、临时帐篷、被单、食品、发电机等的必要供给。美国的联邦反应计(FRP ,Federal Response Plan) 规定:处于高危险地区的居民和个人应对灾害有所准备,并保证至少72 小时内能自给自足。地方志愿者机构应尽可能提供最大限度的食品、住所和灾害急救服务,制定在灾后72 小时无外援的情况下照常提供上述服务的计划。应急处置一方面要满足受害者的安置,另一方面要开展及时的搜救和恢复重建工作。特别是在建筑物倒塌的情况下,会有大量受害者需要援救和医治。在受困72 小时后,受害者的死亡率会急剧提高,所以搜寻和营救行动必须及时开展。为确保救灾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必须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积极培育和发展经济动员能力。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必需救灾物资储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由实物储备向生产潜力信息储备,通过建立应急生产启动运行机制,实现救灾物资动态储备。对储备物资的管理要积极防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相邻地区可以建立物资调剂供应的渠道,以便在紧急情况出现时,迅速从其它地区调入救灾物资。此外,应急的物质资源也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五) 资金保障
应急机制的运行有赖于及时、充足的资金保障,必须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基金监管、民间援助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的制度,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对灾害事故紧急处置工作所必需的专项资金,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条款,每年按照财政支出额的适当比例安排政府预备费,作为公共财政应急储备资金。在一般支出预算中增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准备资金,并根据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需求,逐步提高资金提取比例。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一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部门预算内部结构,削减部门支出预算,集中财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另一方面经政府批准启动应急专项准备资金,必要时动用公共财政应急储备资金。按照“急事急办”原则,简化工作环节,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还可以在资金保障机制中利用风险转移,鼓励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公民、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购买财产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从事高风险活动的企业应当购买财产保险,并为其员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也可以根据有关规定接受各方面的资金援助如赠款、贷款、直接支付等。
(六) 队伍保障
公安、消防、交管、医疗急救、市政等队伍是基本的抢险救援队伍,武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抢险救援的后备力量。人防、地震、防汛、森林消防、矿山、建筑工程等专业救灾队伍,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行动的骨干力量。各专业部门要落实先期处置队伍和增援队伍的组织保障方案。进一步优化、强化以消防等专业队伍为主体、群众性队伍为辅助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网络。各类抢险救援队伍要合理部署和配置、配备各类先进的救援装备、器材和通信、交通工具,制订各类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方案,并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演练;全市定期组织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减灾演练,以加强组织协同和各专业保障,提高队伍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确保队伍遂行和完成抢险救援任务。
社区和志愿者应急队伍是专业应急队伍的必要补充,要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公益团体等社会力量的作用,组建具有一定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队伍,以在第一时间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失。各类应急处置队伍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和生产,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演练。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应定期组织全市跨部门、跨行业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演练,检验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现场处置能力,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七) 医疗救护保障
应急医疗救护工作必须坚持“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原则。发生灾害事故后,必须快速组织医疗救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应急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根据“分级救治”原则,按照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医疗救护的不同环节和需要组织实施救护。发生重特大灾害后,医疗救护队伍要迅速进入救灾现场,对伤员实施包扎、止血、固定等初步急救措施,稳定伤情、运出危险区后,转入各医院抢救和治疗。化学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的伤员应先安排进入相应的专业医院救治。要根据灾害事故的特性和需要,做好疾病控制和卫生防疫准备,并严密组织实施。
(八) 治安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由属地公安部门和基层政府负责治安保障,立即在突发考试,大网站收集公共事件处置现场周围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做好现场控制、交通管制、疏散救助群众、维护公共秩序等工作。严惩趁火打劫和制造事端的犯罪行为,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确保紧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救灾物资、装备免受人为破坏,社会秩序保持正常。如现场有起火、存有易燃易爆危险品、漏电、漏水、漏气等情况发生,现场先期处置人员要立即通知有关主管部门实施灭火、排爆、断电、断水、断气等措施,清除现场危险品,避免次生危害的出现。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涉及众多的组织和部门,对处置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需要在短时间内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全方位的应急处置,这就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应急机制。我国的应急管理刚刚起步,对应急管理的研究可以吸取国外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并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尽快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应急机制,以应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的影响。
3COME考试频道为您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信息在http://www.reader8.com/ex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