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广东省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更高达16.1%,困扰广东乃至全国多年的内需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上半年,广东省出口增长28.3%,比全国快3.1个百分点。由于消费和出口都是市场驱动型的,因此,广东更多地依赖消费增长和出口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事实表明:广东经济的增长模式已经开始由投资增长拉动型向市场驱动为主转变。这是广东率先践行科学发展观取得丰硕成果的又一个力证。
在高投入高增长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向市场驱动型的增长方式的同时,科技进步、创新等因素对广东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也在渐次增强。有两组数据为证:一组是今年广东省发明专利申请量比去年同期剧增近一倍,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1/6强。另一组是广东省现有设备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占69.6%。
分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摆脱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环境。
材料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春正在西部论坛上说,实施西部大开发四年多来,政府十分注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加快推进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政府共投入近4000亿元建设资金,累计安排重点工程60项,总投资约8500亿元,促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面貌的极大改观。以道路交通为例,至2003年底,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5万公里,新建铁路新线、复线和电气化线路4570多公里。在产业开发方面,西部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农业、优势矿产资源生产开发基地等。
但对于西部地区来讲,发展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的生态环境更为脆弱,承载能力差;西北缺水、西南少土,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匮乏,交通运输成本高;产业规模小、水平低、资源消耗高、总体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等。”要提升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关键。“王春正说。自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一系列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中,都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这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内容。
西部地区必须实事求是地制定现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尽快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节水型、节地型的工业,做大做强有资源优势的支柱产业,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分析:西部地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根本大计。西部地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利用和发挥好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比如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富集,重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具有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等,着重发展规模化清洁能源工业、资源型加工业、旅游业等优势产业,并利用区位优势把扩大对外开放和结构调整更好地结合起来。
材料八:
国家统计局在7月16日公布了火热的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为1997年以来同期我国经济最高增速。
在过去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年均GDP增长9.5%)是令全世界瞩目和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但同样付出了现在的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曾付出过的惨重的资源、环境等成本代价。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指出:”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我国目前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突出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发展隐患。“
在投入方面,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在我国更多的是靠粗放的投资去拉动的。以浙江省为例,2003年,该省以22%的电力增长、38%的投资增长换来了14%的GDP增长,投入4900亿元,产出9200亿元。
在能耗方面,2003年,我国实现的 GDP,按现行汇率计算为1.4万亿美元,约占全世界GDP的4%,但为此消耗的资源,包括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等,分别约占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7%、25%和40%,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很多。
高消耗换来了高增长,也带来了高排放和高污染的问题,中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出10多倍。
分析: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实现振兴,除了社会稳定以外,还必须解决好”三位一体“的问题,即内部体制问题、增长方式问题和外部环境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选择一条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要防止和克服一些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的偏差,如自觉不自觉地更重视任期内经济增长的”量“、形象变化的”快“、对外影响的”大“,而对基础性的工作热情不高、对事关长远的事用心不多、对见效慢的任务关注较少等等,要坚持科学的改革观。
材料九: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国际经验表明,靠大量投资支撑的增长,很容易造成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造成相关产品的价格下跌与上涨并存、库存上升,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粗放型增长资金投入大,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份额不断提高,而投资效益趋于下降,为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埋下了隐患。近年来我国粗放型增长能源消耗高,单位产出的能耗和其他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我国的人均耕地、淡水资源和主要矿产资源的占有量却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资源的过量消耗加剧了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粗放型增长正面临极大的资源压力和不确定性。解决经济增长中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分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需要。集约型经济增长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工业化道路的路径依赖;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我国产业在世界产业分工中的位次,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集约型增长有利于实现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人民群众收入增长,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条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就能缓解能源资源瓶颈,不断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专题综合分析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也是资源消耗数量大、强度高的时期,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难以为继、无法持续的。所以,迫切需要构建科学的、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要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加以推进,努力实现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要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环保、质量、技术和安全等市场准入规定。
要完成各项任务,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改变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优化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科学发展要求的经济增长,是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增长。因此,要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切实转变观念,实现在”好“的前提下经济”快“发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目前已有的能源消耗标准、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土地利用率等指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必须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反映可持续发展要求、体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增加反映经济发展”好“的指标的权重,加强对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考核。尤其要完善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使之成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三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落实调控政策措施,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主动引导社会预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四是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要针对造成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运行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矛盾的现状,继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并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应引导地方和企业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积极开发利用先进技术,降低消耗,防治污染。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五是健全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完善能源环保政策、竞争政策、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健全促进节能降耗减排的考核体系和奖罚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引导。
3COME考试频道为您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信息在http://www.reader8.com/ex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