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历史 >

2009年高考大纲导读:历史 第五章(大纲版)(4)

2009-03-03 
第一节 调整心态,突破"心理围城"   一、考试一半是靠心态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广大考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它不仅是对考生的知识、智力、技能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无论心理学 ...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导读】本考点几乎年年都有题目出现,在复习时要高度重视。就今年的备考而言,要重视复习俄国与日本两国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

  【试题举例】(2008·四川卷)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中的三个改革均是由最高统治者主导,故选A。日本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同时进行改革,故B是错误的。而俄国在改革后仍然实行沙皇专制统治,故C是错误的。两国在改革前均有资本主义经济,故D排除。

  (2)美国内战

  (3)德意志统一

  (4)意大利统一

  (5)日本明治维新

  【试题举例】(2008·全国文综卷Ⅰ)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题中涉及10种新事物大多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出现在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儿童将其用于玩游戏中,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导读】本考点命题不多,在复习时要从西方列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与地区、世界三个方面很好地分析并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

  【试题举例】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世界联系加强的认识,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要用全球化的观点才能够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D项体现出了整体和全球史观。因此,正确答案为D。

  5.亚洲革命风暴

  【导读】本考点近年命题不多。若命题的话,有可能从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三个代表性的事件、亚洲革命风暴与亚洲觉醒的比较等角度切入,复习时要注意掌握。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导读】本考点在教材中叙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考纲列出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近年在地方卷中出现过选择题,而在全国文综卷中没出现过题目。由此可见,属于全国命题的地方,要重视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复习,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特点和影响以及垄断组织的评价都要很好地掌握。

  【试题举例】(2008·重庆卷)

  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船成功。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导读】近年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命题中,选择题少,大多是材料题,复习时要注意掌握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

  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导读】复习时要注意整体掌握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本考点近年命题不多,复习时注意掌握亚洲觉醒的特点并与亚洲革命风暴进行比较。

  【试题举例】(2008·北京卷)

  "亚洲的觉醒"时期,唤起亚洲各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运动,除了下层人民的斗争外,还有(  )

  A.以士兵为主要力量的民族起义

  B.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运动

  C.以殖民者后裔为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D.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准确记忆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往往忽略对亚洲觉醒的学习,所以此题属于较难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亚洲觉醒"的时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采用特例的方法: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来进行分析作答,选择D项。

  4.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导读】本考点近年没有命过题,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解即可。

  5.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读】本考点近年命题不多,考查的重点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对一战的概况及其影响命题不多。复习时可不作重点。

  【试题举例】(2008·全国文综卷Ⅱ)

  下图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  )

  A.1812年 B.1914年 C.1918年 D.1941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涉及内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解答的关键点在于抓住德国、奥匈帝国,可以把时间锁定在1914-1918年,同时要注意进攻箭头,沙俄遭到了周边国家的进攻。结合一战的知识内容判断,本题是反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18年俄国与德国等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遭到了英、法、美、日等国纠集协约国进行武装干涉。因此C项1918年为正确答案。

  五、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导读】本考点在2006年命题较多,且多为综合性材料题。2008年备考可略作了解。

  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导读】教材中将本考点与下一考点合为一节,在2006年全国文综卷中出现过许多题目,题型为选择题。2008年的备考中,属于全国文综卷的省份,可以不作为重点复习内容。其他省份要重点掌握新经济政策。

  【试题举例】(2008·北京卷)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二月革命的爆发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出题的意图在于学生往往忽略关于十月革命的学习,属于容易题。学生可以直接结合所学选出正确选项。七月事件暴露了临时政府不愿意与工人阶级分享政权的意图,这是阶级矛盾作用的结果,而无产阶级也从中明白了和平仅仅是一个幻想,是一厢情愿而已。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试题举例】(2008·四川卷)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题干实际上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因此选B。A项时期还未建苏维埃政权,故排除。C项是实行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新经济政策,故排除。D项已是1927年12月以后的事了,因此不正确。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导读】本考点在近年高考中命题不多,可以不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

  (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导读】本考点2004年命题较多且多为材料题,2005年命题较少,2006年广东历史、天津文综出了选择题,2007年江苏命制了材料题。这一考点是重点,在复习时,要注意掌握。

  (1)巴黎和会的召开

  (2)《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3)国际联盟的成立

  【试题举例】(2008·天津卷)

  对右图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信息、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属中等题。此题考查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知识,从题干所给漫画中可以得出四个重要信息:①时间是1919年,②国际联盟,③巴黎和会,④漫画主题"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把四个信息联系起来,再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最早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联,但美国利用国联来称霸世界的企图最终破灭,所以选项C为正确答案。选项A、D与"无情破灭"不符,选项B反映的是英法。

  (4)华盛顿会议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导读】本考点近三年命题较少,复习时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和德日法西斯建立的比较。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试题举例】(2008·全国文综卷Ⅰ)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注意所给时间:1932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是在1935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是在1933年;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是在1936年。

  (2)美国罗斯福新政

  【试题举例】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

  【答案】A

  【解析】本题以罗斯福新政中的工业复兴法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概念理解和分析论证能力。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通过这一措施,要求企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时间,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从而达到复兴美国经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B项是实行罗斯福新政另一措施"以工代赈"的目的;C项是这一措施(包括整个罗斯福新政)所体现出来的手段和特点,并非目的;D项虽然是工业复兴法的直接目的,但对比A项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是实现经济复兴。

  (3)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导读】本考点近年几乎没有出现过题目,在复习中要总结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的表现及其危害,注意把握西班牙内战的特点。

  (1)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

  (2)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的侵略

  (3)西班牙内战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导读】本考点近年在地方卷中偶尔出现过选择题,2007年全国文综卷命制了材料题。本考点复习的重点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慕尼黑阴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3)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导读】本考点近年高考命题较多,命题的重点是几次重要的国际性会议。本考点仍是今年复习的重点。要很好地掌握转折性的战役、四次重要的国际性会议的内容、二战的影响。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试题举例】(2008·四川卷)

  右图照片摄于1945年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

  A.宣布决不与法西斯国家单独媾和

  B.决定苏联参加对战后欧洲的安排

  C.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确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题干明确1945年的一次会议,图中有罗斯福,因此只能是雅尔塔会议。A为1942年发生的故排除;C项是波茨坦会议的内容,故C排除;D项对德国的分区占领问题是在波茨坦会议上讨论的,因此排除;B是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因此选B。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导读】本考点近三年无论是地方卷,还是全国文综卷都有命题,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建议重点掌握联合国和对德国、日法西斯的处置。

  (1)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2)对德国、日法西斯的处置

  【试题举例】1970年的一个冬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神色凝重地跪下了。这一举动的内涵表明德国(  )

  A.曾经占领波兰 B.深刻反省历史

  C.实行非军事化 D.奉行和平外交

  【答案】B

  【解析】本题借助德国总理向波兰人民纪念碑下跪这一材料情境,考查考生分析论证能力。涉及二战后德日政府对二战期间法西斯给世界人民犯下罪行的态度和认识等史实。勃兰特的这一跪充分说明德国对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犯下的罪恶有了深刻的反省和诚挚的忏悔。本题非常巧妙地折射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拒不承认历史、篡改历史的不光彩的一幕,警示人们要重视历史,面对现实,共建和谐与和平。

  (3)两极格局的形成

  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导读】本考点在2005年江苏与上海历史、北京文综命过材料题,2006年广东历史和重庆文综出现了选择题,2007年又有广东、山东、上海、天津以及全国文综卷Ⅱ命制过选择题或材料题。此考点是复习的重点内容,要很好掌握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情况及其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

  【试题举例】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战后的经济一体化,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比较能力。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银行,构成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1947年又成立了关贸总协定,这是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A、C、D是共同点。因此,正确答案为B。

  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导读】本考点近几年只有江苏历史卷命过选择题,命题内容为东欧改革。就今年的复习而言,重点复习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弄清楚改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分析东欧及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

  (1)战后初期的苏联和亚洲人民民主国家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3)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与东欧各国的变革

  (4)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美苏争霸

  【导读】本考点在近三年高考命题中,只有2006年广东历史卷根据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命了一组非选择题。在复习时要把握各阶段的概况及其特点,特别要掌握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的表现及其原因。

  (1)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

  (2)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5.亚洲经济的发展

  【导读】本考点在2006年的各地文综卷中,出现过许多选择题,内容涉及新加坡和韩国利用外资、西亚国家经济发展特色、石油输出国组织。2007年江苏历史卷也命制了相关试题。复习时要注意印度经济的发展。

  (1)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

  【试题举例】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不包括(  )

  A.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B.进行产业更新换代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考查考生分析比较能力。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各国经济高速增长。显然选项中的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是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

  (2)印度经济的发展

  (3)西亚国家经济的发展

  十、世界格局的变化

  1.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导读】本考点近年在地方卷中出现过选择题,全国文综卷都没有命过题。在复习时对剧变的概况略作了解,对剧变的原因要注意掌握。

  2.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

  【导读】本考点在2005年有四个省的地方卷命过选择题,全国文综卷的命题力度不大。复习时注意联系前面的内容总结20世纪几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

  (1)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试题举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多极化的含义,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的地位相对削弱,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3.世界经济的发展

  【导读】本考点在历年高考中命题率较高,有选择题有材料题,命题内容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在复习时高度重视。

  【试题举例】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

  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 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原因,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包括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等因素,①②可选。冷战以后,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小规模的冲突比起冷战时期甚至还有所增加,③不可选;当前,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建立,④不可选。因此,正确答案为A。

  十一、现代科学技术

  【导读】本考点近年在地方卷中出现过题目,有选择题和材料题。在复习时要认真对待。

  (1)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试题举例】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  )

  A.电的发明和利用

  B.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经典力学的发展

  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理学成就,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电的发明和利用是在19世纪中期;经典力学的发展是在17世纪末;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是在20世纪40年代。注意时间的限制,只有量子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初,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

  Ⅲ.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等题型。

  4.内容比例

  三科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

  5.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6.组卷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