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会议要素复习指导。
(1)与会者
与会者就是参加会议的正式成员,包括主持人,也包括秘书,但不包括在会场上的其他服务人员。
(2)主持人
主持人是会议过程中的主持者和引导者,也往往是会议的组织者和召集者,对会议的正常开展和取得预期效果起着领导和保证作用。
会议主持人通常由有经验、有能力、懂行的人,或是有相当地位、威望的人担任。一般有两种情况:
A 一种是当然主持人,是由其职务和地位,也就是由组织的章程或法规决定的。
B 另一种是临时的主持人,比如,各种代表会议,或几个单位、几个地区的联席会议,则由代表们选举或协商产生。特别重大的会议,则需产生相应人数的主席团,由主席团成员集体或轮流主持会议。
(3)议题
议题是会议所要讨论的题目,所要研究的课题,或是所要解决的问题。议题必须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又必须具有明确性和可行性。会议围绕这样的议题展开讨论、进行研究,才容易取得共识或最后表决通过。
每次会议的议题应该尽可能集中、单一,不宜过多,不宜太分散。尤其是不宜把许多互不相干的问题放在同一会议上讨论,使与会者的注意力分散,不利于解决问题。
有些重大的代表会议,先由代表提出“提案”,由秘书或秘书处汇总。再提交主席团或专门的“提案审查委员会”审议通过,才能成为列入会议议程的正式议题。
(4)名称
正式会议必须有一个恰当、确切的名称。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会议的名称要求能概括并能显示会议的内容、性质、参加对象、主办单位或组织、时间、届次、地点或地区、范围、规模,等等。
会议名称必须用确切、规范的文字表达。它既用于会前的“会议通知”,使与会者心中有数,作好准备;又用于会后的宣传,扩大会议的效果;更用于会议过程中使与会的全体成员产生凝聚力。
大中型的会议名称被制作成横幅大标语,置于会议主席台的上方或后方,作为会议的标志,简称“会标”。会标必须用全称,不能随意省略,以免不通,产生误会。
(5)时间
会议时间有三种含义:
A 一是指会议召开的时间;
B 二是指整个会议所需要的时间、天数;
C 三是指每次会议的时间限度。
会议召开时间
某个会议什么时间召开最合适?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需要,如每周一次的工作例会,通常放在周末的下午,一周即将结束,下一周就要开始,利于承上启下。一年一度的职工代表会议,宜于年初召开,既利于总结上年的工作、生产成果,又利于讨论、部署新一年的工作、生产计划,通过各种预算等。有些会议如农业生产、学校教育等本身就有很强的季节性或季度性。
其次是可能,即最好是每位与会者都能参加的时间。如日本的有些企业召开各部门干部汇报会,常定在下班前半小时,而不是安排在刚上班时。
再次是适宜,即要考虑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会议需要时间
会议需要时间可长可短,尽量紧缩。少则几分钟、几十分钟;多则几天、十几天。会议组织者应尽可能准确地预计需要时间,在会议通知中写明,便于与会者有计划地安排。
会议时间限度
每次会议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小时。如果需要更长时间,应该安排中间休息。
(6)地点
会议地点,又称“会址”。既是指会议召开的地区、城乡,又是指会议召开的具体会场。为了使会议取得预期效果,选择会议的最佳会址也得考虑多种因素。
国际性或全国性会议,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大因素;专业性会议,应选择富有专业特征的城乡地区召开,以便结合现场考察。小型的、经常性的会议就安排在单位的会议室。选择会址,还要考虑会场设施、交通条件、安全保卫、气候与环境条件等因素。
3COME考试频道|http://www.reader8.com/exam/祝您成功通过考试关!